做大做好“蛋糕”,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一線走訪記

近段時間,浙江杭州建德市下涯鎮之江村鄉村振興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錄成了鄉親們的“參謀”,前來諮詢開辦民宿的人越來越多。

“我家民宿10個房間,去年收入40多萬元。現在村裡有意向做民宿的有幾十戶。”王建錄說,他們原來在外地種草莓,現在想回家鄉安居樂業。

在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程序中,浙江省大力推進“擴中”“提低”行動,透過發展產業推動更多人就業,人人參與、人人奮鬥,做大做好“蛋糕”,著力補齊短板弱項。

每天清晨,在杭州建德市新安江街道“碗比鍋大”小吃店,七八個師傅排成一排製作“豆腐包”,蒸籠裡不斷散發出香氣。5時許,就有顧客來吃早餐了。

“店裡的師傅月收入從5000元至1萬元不等,現在想學做‘豆腐包’的人越來越多。”正在忙碌的小吃店主徐文斌說。

自去年5月開始,建德市政府透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統一分期分批培訓“豆腐包”師傅,至今已經有1000多人領到“豆腐包師傅證”,其中不少人已開始創業。

在金華蘭溪市諸葛鎮諸葛村,“村企”融合發展,研學、民宿、非遺技藝等業態不斷延伸。

“目前,本地村民開設農副產品店、旅遊商店40餘家、餐飲店20餘家,2021年直接帶動本村及周邊地區3000餘人就近就業創業。”諸葛村黨支部書記諸葛坤亨說。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浙江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1。94:1,城鄉群眾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山區26縣一定程度上是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短板”。如今,曾經的山坳漸成資源要素湧流的價值高地。

做大做好“蛋糕”,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一線走訪記

2022年5月18日,衢州市龍游縣羅家鄉姜家村“茶大爺”胡宏偉在直播炒制龍游黃茶。新華社記者 嶽德亮 攝

記者趕到衢州市龍游縣羅家鄉席家村村委會時,村黨支部書記席金富正在準備新專案的宣講材料。此前浙商銀行幫扶的“茶光互補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去年給村集體增收32萬元。

獨具地方特色的黃茶認養專案,被納入山海協作的範疇,產業共富,村民增收。席家村村民席美花說,全村共有200多戶,目前參與黃茶專案的農戶已有40多戶,每戶年增收3萬多元。“每到採茶季節,我母親去採茶,一天還有300元的勞務收入呢。”

“協作幫扶,不能‘只給錢’,而是要落實到專案產業發展,推動持續致富。”席金富說。

去年,浙江山區26縣多項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區域差距進一步縮小。

“我理解的共同富裕,不在於錢多賺多少,主要是幸福感。”杭州建德市壽昌鎮桂花村村民施麗仙說,一年來,村莊面貌變化特別大,田園變公園了。“我們晚飯後就三五成群散步、賞花。”

餘正富是桂花村12個“片區理事長”之一。“理事會創新組織‘睦鄰宴’,年節或空閒時間,每家每戶出兩個菜,大家一起來吃,大家從熟悉到有凝聚力,共同奮鬥的勁頭更足了。”

在湖州市吳興區妙西鎮,幸福鄰里中心、兒童之家、美術館等公共服務功能逐漸深入鄉村,5分鐘鄰里生活圈、15分鐘社群生活圈、30分鐘鎮村服務圈……村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做大做好“蛋糕”,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一線走訪記

2022年5月18日,龍游縣溪口鎮翠竹小區居民賴菊蘭在小區加工點製作戶外休閒用品。新華社記者 嶽德亮 攝

龍游縣溪口鎮翠竹小區依街傍水,白牆黛瓦。居民賴菊蘭說:“我們以前住在山上,政府組織我們搬遷下山,現在生活環境好多了,15分鐘就能逛遍鎮街。”

更讓賴菊蘭欣慰的是,以前工作的公司也跟著過來在小區內設點。“我們下樓就能工作賺錢,工作時間靈活,去年收入5萬多元。有生活,有生計,獲得感滿滿的。”(記者嶽德亮、唐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