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教學設計)

2.2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教學設計)

2.2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教學設計)

2.2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教學設計)

2.2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教學點滴

教學目標

1。知道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知道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

2。瞭解不同音調的聲音在波形上的差異。

3。瞭解影響絃樂器音調高低的因素。

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

教學難點:建立音調的初步概念。

器材準備

吉它、鋼尺、口琴、示波器、音叉(256Hz、440Hz,)、話筒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媒體播放高山流水(古箏)、二泉映月(二胡)和鑼鼓喧天的音訊片斷,

讓學生感受我們民族音樂之美妙。

提出問題:你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區分它們?引入課題:

二、新課教學

(一)聲音的高低——音調

1.音調的初步概念

透過前面的活動,引出“聲音有高低之分”。

用吉它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讓學生反覆聆聽,從而建立“音調”

的初步概念。

播放宋祖英的歌曲《好日子》和劉歡的歌曲《彎彎的月亮》,讓學生

品味音調的不同。

2.探究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

提出問題

:既然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差別必然與振動有關,

那麼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的什麼因素有關呢?

設計實驗

比較:讓一個物體發出兩次音調不同的聲音,進行比較。

觀察:在聽聲音的同時,注意觀察物體的振動情況。

進行實驗

1.改變尺子(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分別撥動使其振動。

透過對比可以聽出:

幾次實驗聲音的高低不同;

同時觀察發現:尺子振動的快慢不同。

2.把回聲口琴,去掉外殼,會看到一些

長短不同的鋼片,吹奏時可以很清楚地聽出聲音高低的變化,也可以

判斷出長彈簧片振動發聲的音調低,短彈簧片振動發聲的音調高。

聲音的高低跟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的越快,聲音的越高。

引入“頻率”的概念,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3.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其單位是 ,簡稱 ,

符號是 。

例:物體1s內振動20次,它的振動 就是20 。

(二)用波形比較頻率

用示波器比較波形。

1.將話筒的插頭用兩根帶夾子的導線跟示波器連線並調整好。

2.對著話筒敲擊音叉,調節Y軸增益就會出現波形。

3.敲擊兩根不同頻率的音叉,比較波形。

(三)探究絃樂器的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

1.用吉它演奏一段樂曲,引出絃樂器。讓學生列舉出見過的絃樂器。

2.提出問題:絃樂器的音調與什麼有關?

3.觀察吉它,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設。

4.音調的高低跟弦的粗細、長度、張緊程度有關。

5.引導學生用控制變數的方法設計實驗方案。

6.進行實驗,並用示波器比較波形。

結論:在弦的粗細、鬆緊相同時,弦越長音調越 ;

在 、 相同時,弦越緊音調越 ;

在 、 相同時,弦越細音調越 。

(四)

閱讀

資訊遊覽

並思考下列問題:

1.人的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範圍是否一樣?

2.為什麼有時候在人沒有任何感覺時,狗卻能覺察出異常情況?

3.蜜蜂飛行時翅膀每分鐘振動三、四百次,而蝴蝶飛行時翅膀每分

鍾只振動5、6次,據此說明為什麼我們能聽到蜜蜂從我們身邊

飛過,而聽不到蝴蝶從身邊飛過?

小結

1。音調及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2。 影響絃樂器音調高低的因素。

練習設計

1.什麼是音調?音調的高低與什麼有關?

2.物體振動的快慢用什麼表示?單位是什麼?

3.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雨發現琴絃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

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探究。經過與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

下猜想:

猜想一:琴絃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絃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絃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絃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絃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絃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這些猜想,他們找來了一些琴絃,其規格分別如下表所示:

⑴為了驗證猜想一,可選用編號為_____、____、_____的琴絃進行研究。

⑵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____、____、_____的琴絃進行實驗。

⑶表中有的材料規格還沒有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請你填上該琴絃

的橫截面積。

⑷隨著實驗的進行,小雨又覺得琴絃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絃的松

緊度有關。請你設計實驗,驗證這一猜想。

4.如圖所示為已調好的二胡上的內外兩根弦,

內弦比外弦粗。拉弓時,手指按在A處比按

在B處發聲的音調低,這是由於 ;

手指按在C處比按在B處發音的音調高,這是

由於 。要使小提琴發聲的響度增大的方法是 。

A。拉緊絃線 B。增加發聲部分弦的長度

C。縮短髮聲部分弦的長度 D。用更大的力彈撥絃線

5.養蜂員為什麼能根據蜜蜂的嗡嗡聲判斷它是正飛出去採蜜還是採蜜

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