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77回,“找人參”並不簡單,司棋被逐出也只是個開端

《紅樓夢》是個離散的故事,是個“飛鳥各投林”(第五回的曲子名)的故事,是最終“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故事。

《紅樓夢》第77回,“找人參”並不簡單,司棋被逐出也只是個開端

(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紅樓夢》有一句非常“醒目”的臺詞,即“

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這句話第一次出現在第二十六回林紅玉(就是小紅)之口:

紅玉道:“也不犯著氣他們。俗語說得好,‘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幹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

第七十二回,這句話又經司棋之口加以強調:

司棋一把拉住,哭道:“……再俗語說,‘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再過三二年,咱們都是要離這裡的。俗語又說,‘浮萍尚有相逢日,人豈全無見面時。’倘或日後咱們遇見了,那時我又怎麼報你的德行。”

現在,我們的《紅樓夢》讀到第77回,回目標題是“俏丫鬟抱屈夭風流,美優伶斬情歸水月”。實際上,到這一回,紅樓“筵席”真正到了散場的時候,我們的讀書方法,仍然是看細節——

《紅樓夢》第77回,“找人參”並不簡單,司棋被逐出也只是個開端

(盛妝司棋)

一、賈母的人參“年代太陳了”

鳳姐的病有了點起色,但仍要配丸藥“調經養榮丸”來調養身體,需要“上等”人參,於是,王夫人開始在府裡尋找,找了“半日”,“只向小匣內尋了幾枝簪挺粗細的”,顯然不符合要求(藥性不足),於是再找……

讓彩雲去問鳳姐,沒有;

又找到邢夫人院子,也沒有,因為前些天,邢夫人還曾經到這邊院子借人參用;

又去找賈母,倒是有像樣的人參,但只是“年代太陳了”,人參年代“太陳”,就是時間久了,也就是失去藥效了,就是說,賈母這裡也沒有合用的人參。

為什麼要把找人參的過程寫這麼詳細,王夫人把整個榮府找了個遍,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

榮府闔府上下,已經窮到找不到好一點的人參了。

大家一定還記得之前秦可卿生病,鳳姐說:“

別說一天吃二錢人參,就是二斤咱們也吃得起”。

此時的榮府,哪裡還是“鐘鳴鼎食”之家的氣象,這個“瘦死的駱駝”(劉姥姥語)終究還是要血肉乾枯,皮毛不存了,這個“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蟲”(冷子興語),終究是快要死透了。

《紅樓夢》第77回,“找人參”並不簡單,司棋被逐出也只是個開端

(賈母預定的黛玉)

可是為什麼偏偏是賈母那裡的人參“年代太陳了”呢?這裡另有深意:賈母老了,榮府的未來出問題了,賈母選定的未來孫媳婦也不行了。這出問題的人參,其實指的是出問題的“木石姻緣”,指的是賈母選定的“草木”之人——黛玉——不行了。

二、寶釵搬離後還經常來榮府,她是未來“寶二奶奶”的人選

這裡有個很要緊的情節:

最終解決上等人參這個問題的,是寶釵。

這裡牽涉到一個細節:寶釵搬出大觀園,仍然還會時不時到王夫人處走動。寶釵是個圓通世情,世事洞明的人,她決定搬出大觀園,避免因榮府出事牽連到自己,因為“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如果賈府出事,她住在大觀園,受牽連是必然的;但他又並沒有杜絕與榮府的往來,因為在出事之前,榮府還是重要的社會關係。

《紅樓夢》第77回,“找人參”並不簡單,司棋被逐出也只是個開端

(王夫人與寶釵)

對於寶釵,對於薛家,這都是利益最大化,是風險最小化,這是寶釵的高明之處,也是她的現實之處,她能與大觀園眾人風花雪月,也能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閃轉騰挪。

另外,接上面的話,王夫人找遍榮府,尋找人參,其實也是在找未來的內宅當家之人,賈母老了“太陳了”;邢、王二夫人是上一輩,已經過氣;鳳姐病了,眼看不治;李紈是寡婦,能當家的就是寶玉未來的媳婦,之所以讓寶釵來解決人參的問題,其實也是在暗示寶釵就是未來的“寶二奶奶”。

三、司棋被趕之前,迎春也有一句“點題”的話

司棋被趕,是“抄檢大觀園”之後處理的第一個人。

嚴格來說,入畫是大觀園“離散”第一人,不過,惜春攆走入畫只是退回寧府,並不是逐出。

《紅樓夢》第77回,“找人參”並不簡單,司棋被逐出也只是個開端

(迎春)

司棋實指望迎春能夠“死保”自己,但“二木頭”迎春“語言遲慢,耳軟心活”,並不能(其實主要是不願)保住她。司棋責備迎春,迎春說了一句話:

迎春含淚道:“我知道你幹了什麼大不是,我還十分說情留下,豈不連我也完了。你瞧入畫也是幾年的人,怎麼說去就去了。自然不止你兩個,想這園裡凡大的都要去呢。依我說,將來終有一散,不如你

各人

去罷。”

這裡的“

終有一散

”與前面小紅、司棋的“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是前後相連、不斷躍動的脈搏,作者時時在提醒我們,這本書,是在講一個“離散”的故事。

接下來,晴雯、四兒(蕙香)被逐,迎春待嫁,控春官媒上門,芳官、蕊官、藕官出家……,熱熱鬧鬧的大觀園,終歸要風流雲散了。這一回開篇,司棋被逐出,只不過是個開端罷了。

(【跟著布丁讀《紅樓》】之158,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