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銳評|港澳學生端午祭屈原,是一次文化尋根

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

6月1日至3日,20餘名港澳大學生遊覽長江三峽並參加屈原祭祀活動,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和荊楚民俗神韻在他們面前舒展開來,這無疑是一場民族認同的文化浸潤之旅,更是一場文化尋根之旅。(據極目新聞6月1日至3日報道)

極目銳評|港澳學生端午祭屈原,是一次文化尋根

港澳青年秭歸行

青年的未來就是港澳的未來,爭取港澳青年人心迴歸,是做好新時期港澳青年工作的重大課題。端午節的傳統發源於湖北,屈原的故鄉在秭歸。2022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期間,湖北省政府港澳辦、共青團湖北省委、香港特區政府駐武漢經貿辦事處和宜昌市共同舉辦“港澳青年秭歸行”體驗端午文化+系列活動,以加深港澳大學生對荊楚傳統文化的瞭解,促進鄂港澳青年交流互動,增強港澳學生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

這一活動是一次踐行新時期港澳青年工作理念的生動實踐。港澳學生登上三峽大壩壩頂時,直呼“太震撼了”,感嘆這一大國重器讓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不僅僅是一句感慨,更是一種認同,即認同荊楚大地上的大國重器是內地和港澳青年共同的驕傲,登上大壩發出感慨的那一刻,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得到空前提升。

這種認同感也不只是一句感慨。遊覽屈原祠裡的青灘民俗館時,港澳學生自發組織一支臨時樂隊,用鑼、鼓、槌等秭歸民間擊打樂器奏響節拍,然後演唱粵語搖滾歌曲《真的愛你》。原本風格迥異的音和樂,在港澳學生的演繹下竟渾然天成、和諧共鳴。隨著歌聲一步步進入高潮,鄂港澳文化浸潤和民族文化認同也一步步深化。

屈原代表了一種愛國情懷,承載著一種文化責任,港澳青年學生走進屈原生長生活的地方,走進屈原精神和端午文化的發源和形成之地,親身感受這種情懷和責任,體會外化成具體形態的民族精神,遊三峽、划龍舟、唱民歌、包粽子都是這種民族精神的外化形態。正是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形態,才會讓精神、文化、文明更容易被感知、被吸收、被認同。

“港澳青年秭歸行”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既是這樣一個“平臺”,也是一個“具體形態”,其成果就是增強港澳青年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引導港澳青年更好地融入內地、融入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