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說的精髓可以總結兩個字,成為現在全世界都遵循的黃金規則

孔子是中國先秦時代的著名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是先秦儒家的創始人,後來被尊稱為“聖人”。還有人說孔子是“素王”,意思是無冕之王。孔子一生秉持著“述而不作”的原則,只講述前人的學說,自己卻不寫著作。其實這是孔子的謙虛做法,孔子雖然沒有著作,但他的思想卻超越了前人,他是有很大創新的,並不只是重複前人的話。

孔子學說的精髓可以總結兩個字,成為現在全世界都遵循的黃金規則

孔子自己雖然沒有著作,但是他的弟子們把他一生說過的重要的話彙集成冊,就是《論語》。《論語》是後人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材料,不過可惜的是,《論語》全是孔子對學生說的一句一句話,不成體系。那麼《論語》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呢?其實他的得意門生曾參已經用兩個字概括了。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與曾子之間的一次對話。孔子說:“參啊,我的思想有一個核心貫穿始終呀。”曾參說:“是的,老師。”其他學生不明白剛才老師的意思,於是便在曾參退下後問他:“剛才老師是什麼意思呀?”曾參說:“老師的思想,不過是‘忠恕’兩個字罷了。”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

曾參是孔子非常喜歡的學生之一,而且孔子既然跟他討論這個問題,自然是認為他能夠了解自己的思想。因此曾參對於孔子思想的總結肯定是沒錯的。但問題是:“忠恕”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指忠於君主和寬恕他人?

孔子學說的精髓可以總結兩個字,成為現在全世界都遵循的黃金規則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恕”字。孔子曾經解釋過“恕”的含義,那是發生在孔子與學生子貢之間的一次談話。子貢問孔子:“老師,請問有沒有一個字可以讓我終身奉行呢?”孔子說:“那一定就是‘恕’字了,恕就是指——不願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你也不要對其他人做。”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

“恕”這個字的本意是“如己之心”,也就是“以己度人”的意思。因此孔子將“恕”解釋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在對別人作出某個行為的時候,也要想想自己,想想這件事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怎麼樣。如果自己不願意,就不要對別人去做!

孔子學說的精髓可以總結兩個字,成為現在全世界都遵循的黃金規則

那麼“忠”字又是什麼意思呢?“忠”的本意是“盡己”,也就是比“恕”更為積極的為他人著想。正好《論語》中有一句相對應的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這句話意思是:“你自己想立身,就要幫助別人也立身。你自己想騰達,就要幫助別人也騰達。”

因此,把“忠”和“恕”兩個字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你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要幫助別人擁有;你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不要加在別人身上。比如:你想要富裕,就帶領大家走向共同富裕;你不想被欺騙,就不要欺騙別人。

其實,忠恕可以用一個仁來概括,那就是“仁”。所謂仁,就是愛人,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愛人也就是推己及人,視人如己,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一樣。

孔子學說的精髓可以總結兩個字,成為現在全世界都遵循的黃金規則

所以孔子認為,凡是能夠帶領民眾過上好日子的人,就是仁者,甚至可以稱為聖人。有一次,子貢問孔子:“老師呀,如果有一個人能廣泛的給百姓好處,能夠賙濟大眾,這樣的人怎麼樣,可以稱為仁嗎?”孔子說:“豈止是仁啊,這種人簡直就是聖人啊!連堯舜都做不到這樣。仁就是:自己想立身,也要幫助別人也立身;自己想發達,就要幫助別人也發達。”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孔子學說的精髓可以總結兩個字,成為現在全世界都遵循的黃金規則

忠恕之道不僅是中國人傳承幾千年的道德規範,也是全人類都應該遵守的“黃金規則”,放之四海而皆準。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三樓走廊的一端,裝飾著一副美國近代著名畫家諾曼·洛克威爾的瑪賽克鑲嵌畫,畫中有各種膚色、各個民族的男女老少的人像,他們似乎都在默默地思考著什麼。畫面上寫著一句話:

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

。這句話直譯過來就是:如果你不希望別人對你做某件事,就不要對別人做這件事。其實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孔子的忠恕之道。

孔子學說的精髓可以總結兩個字,成為現在全世界都遵循的黃金規則

孔子學說的精髓可以總結兩個字,成為現在全世界都遵循的黃金規則

當然,沒有證據證明聯合國總部壁畫上的這句話就是來自《論語》,但至少這證明了世界人民都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不管他們是不是從孔子那裡學來的,也許其他國家的某位思想家也說過類似的話。

偉大的思想總是具有普適性的,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黃金規則——忠恕之道,值得每一個華夏子孫為之驕傲。

然而,孔子的忠恕之道目前還是一個美好的理想,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做不到推己及人、以己度人。很多人自己想發財,卻剝削、掠奪他人;自己不願受到損失,卻欺騙、損害他人……所以這個世界才充滿了不平、欺詐、罪惡、戰爭。

很多人批評古代腐朽沒落的思想,卻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一同掃蕩掉了。比如很多人批判孔子,批判儒家。但是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批判孔子的忠恕之道呢?我們要踐行孔子思想,也就是要踐行孔子的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孔子學說的精髓可以總結兩個字,成為現在全世界都遵循的黃金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