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記|蔣寅談今天我們怎樣讀杜甫

杜甫的作品基本圍繞個人利益在轉?他的文采和李白相差太遠?最近幾天,網路上對唐代詩人杜甫再次展開討論,有關杜甫的評價問題已在微博裡形成熱點。有部分網民認為,杜甫的詩沒意境,基本是在發牢騷,嫌自己不被重視、不被提拔,沒有深層次的人生感悟,基本圍繞個人利益在轉。甚至有網民提出,杜甫的地位被捧得太高。網民的“酷評”和我們在文學史中學到的大相徑庭。文學史上的杜甫是什麼樣的?他能否擔得起“詩聖”的稱號?如何公正客觀地解讀杜甫?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蔣寅對杜甫有多年研究,微史記週刊邀請到蔣先生,談一談今天我們怎樣讀杜甫。

微史記|蔣寅談今天我們怎樣讀杜甫

部分網民對杜甫的“酷評”

記者

:蔣老師,網友有一種說法,認為杜甫的詩歌基本圍繞其個人利益打轉,只是寫個人化的情感、事情。這種說法是否屬實?

蔣寅

:我不認同這樣的判斷。任何一位詩人,在寫作時都會從個體經驗出發去觀照外在世界。杜甫的詩歌也不例外,詩中有大量的個人經驗。但從他留下的1400餘首詩歌看,他區別於其他作家的特點,在於能超越個人境遇而去關注國計民生,在當下的社會和遙遠的歷史背景中把握個人命運,因此他詩中表達的情感內容總是能超越個體經驗而具有一種合目的性的普遍意義。

明代高棅《唐詩品彙》將杜詩推崇為唯一的“大家”,就是指杜詩有著他人無法比擬的豐富性和包容性,隨便讀他哪類作品,都能感受其廣大深遠的時空和深厚的情感內容。

記者

:有網友認為,杜甫的文采和李白相差太遠。

蔣寅

:杜甫和李白不是一個型別的詩人,無論在字詞句章哪個層面,杜甫的精工、細膩、豐富和變化都是超過李白的。唐人元稹評價李杜二人差異,說“餘觀其(李白)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於子美矣”,但“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

明代王世貞說:十首以前少陵較難入,百首以後,青蓮較易厭。這是說讀杜甫詩要有一點耐心,細加領會,多讀才能知道他的好處,而李白詩,初讀會為其宏闊的想象力所吸引,但多讀後讓人覺得單一。這說明了兩人詩歌風格的不同,是有道理的。

記者

:杜甫的地位是怎樣形成的?在唐代、宋代乃至元明清,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有何變化?

蔣寅

:杜甫生前確實不像李白那樣名滿天下,但他在當時也很受推崇。有個目中無人、非常自負的任華,現在只留下三首詩,一首贈李白,一首贈杜甫,還有一首贈草聖懷素。可見杜甫在他眼裡,也是能和李白相提並論的詩人。

到白居易的時代,元稹為杜甫作墓誌銘,將杜甫推到集大成的地位,同時,他還將李杜並稱,“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韓愈也並尊李杜為本朝最偉大的詩人,從此杜詩的價值和地位就確定無移。宋代江西詩派奉杜詩為宗,更使杜甫成為詩壇不祧之宗,曆元明清一直不曾動搖過。雖然也有些批評意見,但不足以撼動杜詩的至尊地位。

微史記|蔣寅談今天我們怎樣讀杜甫

記者

:公正地評價杜甫詩歌,他的詩歌成功和失敗的地方在哪裡?詩聖之說是否恰當?

蔣寅

:最早將杜甫稱為“詩聖”的是明初的詩人費宏,“杜從夔府稱詩聖”。但“詩聖”這個概念是從宋代開始的。

稱杜甫為詩聖,一是杜甫的藝術成就,宋人也非常認可,王安石就說:“世間好言語,已被老杜道盡。”杜甫詩歌的成就,簡單地說就在於集前代詩歌藝術之大成,又以眾多的創新開後世無數法門。除了詩中偶有拙辭累句,基本沒有失敗之處。就是被後代詩論家視為並非正路的絕句,也有獨特的韻味。無論就情感內容還是藝術水準而言,杜甫的詩歌都具有最高的典範性。

最重要的是,杜甫雖沒有做過大官,沒有建功立業,但他在人格方面已經超凡入聖,達到後人公認的聖賢的高度。尤其在被貶華州前後,寫出《三吏》《三別》,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他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心懷天下、關心民生的胸懷,讓宋人推崇,理學家朱熹甚至認為,杜甫是史上最為磊落光明的五人之一(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和范仲淹)。

被尊為“詩聖”沒什麼不恰當。我在《李杜優劣論背後的學理機制》一文中,認為李杜若按詩體單項對抗算總分的話,杜甫分數會低於李白,但杜甫最終勝出,是因為他開創了一種新的詩歌美學“老”,而李白沒有。相信這仍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記者

:網路時代,大眾在解讀古典作品時,會有通俗化傾向,從對二十四史的解讀,到對某一個歷史人物的解讀,最近部分網民對杜甫詩歌的解讀和評價,也可以說是通俗化甚至庸俗化的傾向。想請教蔣老師的是,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如何讀古典作品(以杜甫為例)?

蔣寅

:文學在任何時代都面臨著新的接受語境,文化背景不同,讀者的教養不同,對古代作品的評價差異會很大,在當今這樣一個重物質、重實用、商業氣息濃厚的時代,人們對杜甫產生異於以往的評價也是正常的。但這麼說決不等於肯定所有的評價都是正確的或合理的。文學的審美判斷力一如倫理道德方面的判斷力,也是需要學習和薰陶的。只有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學、文化知識,才能很好地理解和評價古代文學作品。

閱讀、評價杜詩當然也離不開一套詩學知識,從本文層面的字詞句章到超文字層面的風格、意境、神理、韻味,只有能在所有層次上都理解了作品,才有可能真正認識到杜甫的才華和杜詩的藝術魅力。既然“詩聖”是由藝術表現力的夐絕和精神世界的博大深邃兩方面造就的,我們就可以用文學的標準來衡量其文學性,以非文學的標準來衡量其偉大性。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