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對著畫中女子發呆,妻子拿去鑑寶,專家:你可知此女是誰

丈夫對著畫中女子發呆,妻子拿去鑑寶,專家:你可知此女是誰

畢竟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都希望自己收藏的東西有價值,有升值的空間。這樣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安慰,更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他們對於收藏的喜愛。但是在一期鑑寶節目——華豫之門中,卻出現了一位奇特的女子。她並不是收藏的愛好者,對藏寶也沒有很大的興趣,但是她卻帶著一幅畫來到了這裡。這又是為何呢?

上文我們也提到了,來參加鑑寶節目的人,要麼是想知道自己收藏的寶貝是否是真的,以防上當受騙;要麼就是想清楚自己收藏的寶貝的價值與市場潛力。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藏寶一行中摻假、仿製的太多,足以以假亂真之外,還有一點便是其中的暴利。

丈夫對著畫中女子發呆,妻子拿去鑑寶,專家:你可知此女是誰

若是真的識貨的專家,淘來一個寶貝,利潤最低便可翻千倍百倍,甚至更多。但是在一期鑑寶節目,卻出現了一個有特別要求的客戶。這個女子是有夫之婦,她之所以來這期鑑寶節目,並非自己有多熱愛藏寶。而是想清楚藏品的真假,以及為何自己的丈夫會對這幅畫中的女子十分迷戀,總是對著她發呆。

原來,女子帶來的藏寶是一幅古畫。她的丈夫為了得到這幅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在得到了這幅畫之後,更是沒日沒夜的對著這幅畫,看的是如痴如醉。而女子自己卻對藏寶一竅不通,還以為是丈夫看上了畫中的女子,心下有些擔心,於是便將這幅畫帶來,讓專家鑑定一下,畫中的女子究竟是何人。

丈夫對著畫中女子發呆,妻子拿去鑑寶,專家:你可知此女是誰

而經由專家的鑑定,此女的身份不一般。最終鑑定出來了,畫中的女子,正是正史中曾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而文成公主本身並非皇室血脈,而是李氏宗親之女。在歷史中,也並未提及其的祖籍與姓名。存留給後人的,也僅有“文成公主”這個封號。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吐蕃的松贊干布曾派遣使者來到大唐,提出和親的請求,但被唐太宗嚴詞拒絕。但使者將這一訊息帶回吐蕃後,松贊干布卻並未放棄。公元638年,松贊干布在不斷擴大自己的疆域後,便再次派遣使者,來到唐朝求娶唐朝公主。而此次唐朝退拒不成,便將宗室之女嫁與吐蕃,這也就是後來的“文成公主”。

丈夫對著畫中女子發呆,妻子拿去鑑寶,專家:你可知此女是誰

據《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記載:“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而據《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松贊干布也十分喜愛文成公主,併為其修建了布達拉宮。而文成公主的到來,不僅增加了唐朝與吐蕃的友誼,更促進了吐蕃與唐朝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邊境地區的發展。

而此時,專家也就隨即揭開了這幅畫的神秘面紗。畫中的人既是文成公主,那麼女子也便不必有什麼多餘的擔心了。而除此之外,專家更是指出了這幅畫的不凡之處。這畫是曾拜於國畫大師高劍父門下學習中國畫的中國現代畫家楊之光所畫。

丈夫對著畫中女子發呆,妻子拿去鑑寶,專家:你可知此女是誰

而楊老先生不僅是中國現代的著名畫家,更曾在廣州畫院擔任教授、副院長等職務,也因精湛的畫技被譽為中國畫人物肖像的開拓者,更是對這一方面更是有著突出的貢獻。而現在我們也就不難知曉,此女子的丈夫為何如此沉迷這副畫了。一是因為畫中女子確實美麗,二則是出自名家之手,價值不菲。

而這副《文成公主畫像》中,不僅畫出了文成公主的形態神色,更帶有中國山水畫的一些特徵,足以稱得上是畫中精品。女子的丈夫沉迷此畫,也就不足為奇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參考資料:《敦煌吐蕃歷史文書》《吐蕃王朝世襲明鑑》《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