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陪跑繩,讓盲人的“世界”越來越寬

“雖然說我的‘視界’越來越窄,但是我的‘世界’卻越來越寬。”

——張志鋒

每週四和週日,上午8點多,北京奧森公園跑道上,總有一群獨特的視障跑者。大家兩兩一組,以一根根陪跑繩為紐帶,在視力正常的志願者引導下,有的快走,有的慢跑,20多人互相鼓勵一起前行。

他們是“黑暗跑團”北京站成員。作為聯合發起籌建者,張志鋒自己就是一名視障人士。從最初志願者的連拽連拉,到如今的步伐穩健,他用了7年時間,拿下16個半馬、6個全馬,跑步成為生活中重要一部分。

是一根陪跑繩,將張志鋒從“黑暗”拉回了“光明”。

研究生畢業後,張志鋒進入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工作。2008年,眼睛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卻被診斷為視網膜色素變性,伴有白內障、視神經萎縮。

“你是自己來的嗎?這樣出行很危險的。”醫生接下來的話讓張志鋒更絕望,“這種眼病也沒什麼好的治療方法,你還是準備學盲文吧!”

從那時到2013年,張志鋒的視力下降到最低點0。05,視野不斷縮小,小於5度,屬於一級盲。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卻遭遇這樣的不幸,張志鋒彷彿跌入人生谷底。張志鋒向單位說明了情況,領導給予了他有溫度的關懷,對工作崗位進行調整。張志鋒開始學習電腦讀屏軟體,努力克服視力障礙造成的工作中的困難。

也是這時候,張志鋒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眼底表象是因毛細血管逐漸堵塞退化,如果運動起來,會對眼底毛細血管有保健效果。他決定:動起來。

剛開始是在家門口一個人摸索著走,由於視野窄,外出時會經常撞到人,張志鋒對跑步安全十分擔憂。他求助“黑暗跑團”,對方也是有求必應熱心為他安排志願者助跑員,而且個個都是跑神級別。

就這樣,一根陪跑繩,開啟了張志鋒的馬拉松之路。

2014年開始,張志鋒不間斷鍛鍊,從1公里、2公里到5公里,再到馬拉松半程、全程,他不斷突破自我,專業場地也固定在了奧森。自己動起來後,他開始操心起其他病友,讓大家走出病患陰影,融入社會。

2019年,張志鋒聯合“黑暗跑團”創始人籌建了北京站,眾多跑步大咖加入,跑步零基礎的視障者可以在此找到最專業的陪跑者。如今,這個團隊擴充套件到八九百人,其中200多人是視障人士,聽障、肢殘朋友也陸續加入;其餘全都是志願者,透過陪跑繩,他們成為視障人士前行的夥伴。

隊伍中有一位60多歲的胡大姐,一級盲,從2019年進入跑團開始嘗試跑步到現在,從慢慢走路成長到能在奧森輕鬆跑下5公里,再到挑戰半馬成功,而且參加跑團活動一次不落。她說,跑步是她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讓她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

還有一位20多歲的腦癱少年,以前話都不太會說,後來在父母陪伴下加入,身體越來越好。“雖然叫跑團,但其實我們並不以跑為目的,而是希望用這種方式讓更多殘障人士走出家門。”張志鋒說。

早前,張志鋒還在“低視力家園”論壇上結識了許多患眼底病的視障者,大家交流病情,分享求醫經歷,也互相鼓勵。他彷彿看到了自己剛確診時的樣子,焦慮、迷茫。

“不能讓大家的生活被焦慮和迷茫埋葬。”為了鼓勵大家走出家門、走進自然、享受陽光,張志鋒成立了“走遍北京”互助團。10年來,他帶領大家走遍了北京城區和山區所有景點包括野長城,鍛煉出行能力,感受自然氣息。一場場沙龍暢談,讓視障者慢慢開啟閉塞的心扉,讓病急亂投醫的病友開始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

現在,張志鋒生活很充實,除了本職工作,他還是北京市盲人協會副主席、海淀區盲人協會副主席,他想為視障人群體多做點事情。

更讓他驚喜的是,跑步的這7年,他的視力視野保持相對穩定,也驗證了當初決心跑步保健眼底的正確性。“雖然說我的‘視界’越來越窄,但是我的‘世界’卻越來越寬。”張志鋒還有一個目標,用自己的殘餘視力完成81場馬拉松,走完北京市域529公里長的長城,“這些都像是人生的馬拉松,我想用馬拉松精神來鼓勵全國病友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