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心中關於“美”的答案

青年人是社會中年輕的群體,一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會集中體現在青年群體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狀態上。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資訊化時代,文化多元化趨勢愈加明顯。在這種衝撞和擠壓下,人的精神世界也呈現出很多新變化。青年正處於社會角色賦能最多的人生階段,重重壓力之下,其審美世界呈現出矛盾與焦慮的時代特徵。

年輕人心中關於“美”的答案

“快”字當先:視覺審美方式的變化

當代中國青年身處高速發展的社會之中,知識焦慮、資訊焦慮強化了對知識佔有、資訊獲取速度的需求,多數人無法耐心看完一本書,甚至沒有精力看完一場電影,為生活奔波,又被各種社會規範約束,審美空間被大大壓縮了。重重壓力下,“快”成為青年視覺審美活動的重要特點。

一方面,青年群體表現出對影象、影視等媒介呈現方式的偏好,因其傳遞速度快、內容豐富多元、表現形式多樣。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釋出的第17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網民中有56。9%的人將看影片作為主要的網上活動。各大影片平臺,如抖音、快手、B站等逐漸成為青年人重要的社交空間。另一方面,他們不滿足於只做資訊的接收者,表現出極大的參與感和創作欲,力圖成為創造者,從而促進了視覺審美物件的發展。

“怪”行其道:內容偏愛明顯

追求個性是青年群體的行為特徵之一。在當今流行文化趨勢下,“怪”宛若一把標尺,將部分青年與大眾區隔開來。這些青年具有張揚個性和擅長表達自我的審美取向和行為特徵。這種“怪”有時迥異於傳統,甚至是反傳統,帶有強烈的荒誕感、滑稽感,甚至是虛無感。

年輕人心中關於“美”的答案

美術館是提升青年審美素養的重要文化機構

圖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2021屆畢業生作品

“荒誕”作為一種審美範疇,是近代西方文化的產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反叛、質疑、鄙視、抗爭。在中國社會高速發展及西方各類思潮的碰撞下,當代青年精神世界的複雜性不言而喻。“滑稽”在美學範疇中也常常被稱為喜劇性,與娛樂性聯絡緊密,並常與荒誕感在審美意象中達成統一。因此,兩者往往互有交融,通俗來說,可以歸為年輕人喜歡的搞笑元素。

例如,時下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表情包,除了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之外,也顯示出對權威、經典、高雅形象的視覺解構和重造。“虛無”是指審美物件意蘊上的“虛無”,突出體現在青年群體的藝術創作中,特別是青年藝術家的藝術作品中。例如,某美術院校學生在其畢業設計中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條無名道路,該名稱先後被高德地圖、民政區劃地名公共服務系統等收錄。雖然這一行為能否稱得上藝術還值得推敲,但側面反映出青年群體對主流審美價值觀的一些態度。

“美”在當下:審美精神的復歸

審美活動不是認識活動,它從根本上來講是人的一種基本生存方式,屬於生存範疇。雖然青年群體對審美存在著一些異常偏好,但他們並非不懂或排斥審美。在日常生活中,青年群體也會去主動營造審美氛圍、生成審美意象,突出體現在追求生活的儀式感上。這種儀式感可以超越世俗的、實用的、功利的社會關係,引導人們回到本真的、充滿感情和意趣的生活世界。

中國人自古就擅長在生活中營造美的氛圍。白居易有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李白有云:“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同是與友人歡飲的場景,前者詩意瀰漫、輕鬆灑脫,後者意氣風發、憂憤深廣。相較古人樂於在生活場景中品味審美情趣,現代青年更注重營造生活的儀式感。這種儀式感往往呈現出豐富的視覺圖景,是一種微型的節慶狂歡。例如,年輕人以結婚紀念日為契機,佈置氣氛浪漫的燭光晚餐,品嚐造型獨特的奶油蛋糕,贈送嬌豔欲滴的玫瑰、心形巧克力等,以此來打破生活的機械,重複體驗情感的交融和昇華。

年輕人心中關於“美”的答案

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季集中打造系統化審美場域

這種對儀式感的重視已經體現在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儀式感的概念也已得到青年群體的普遍認同,他們也更擅長調動以視覺為主導的統感體驗(視覺、味覺、觸覺等)來進行審美活動。現代青年的生活儀式感與古人的生活氛圍感在本質上都是社會美的一部分,是對平淡生活的精神超越。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古人更側重於精神境界的提升,而有些當代人的儀式感還表現出對所處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矛盾心理和抵制情緒,這是對快節奏生活的刻意暫停。這種視覺審美的突破,涵養了審美主體的精神世界,調節了日常生活的單調乏味。

內容節選自《美育》2021年第3期

《表達與對抗——當代青年視覺審美透視》

年輕人心中關於“美”的答案

《美育》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