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大克鼎”印上餅紋、生僻字刻在月餅上……這屆月餅吃出了“文化範兒”!

上海博物館“大克鼎”印上餅紋、生僻字刻在月餅上……這屆月餅吃出了“文化範兒”!

還有半個月,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月餅銷售旺季已經來臨,同時也到了一年一度的“月餅創意比拼大賽”全國海選時間,一個好的創意,往往立刻能讓傳統月餅在創新中脫穎而出。

比如,趁著開學季,有品牌推出一款“識字月餅”,說是要把知識“吃”進肚子,記者看了一眼就犯暈,忞、奣……這些生僻字一個都不認識。

還比如,上海博物館把自己的鎮館之寶“大克鼎”變成了月餅的“餅紋”,隨月餅還附贈一張大克鼎的介紹卡,邊吃邊學……

天哪,這屆月餅也太有“文化範兒”了吧!

“大克鼎雪糕”仍火爆,“大克鼎月餅”已上新

自從2017年故宮博物院首次推出故宮月餅並且一炮而紅之後,它彷彿為博物館的跨界創新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一個最好的例證是,今年,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與月餅品牌“聯姻”,相約中秋。

上海博物館今年就首次開放IP,與來伊份合作了一把月餅。記者在廣式月餅上看到,一個月餅上面刻著一個三角鼎,一看就知道是上博的鎮館之寶“大克鼎”,這也是“大克鼎雪糕”火爆之後又一次跨界之旅。另一款月餅的“餅紋”也很有講究,上面刻著一頭“仿漢獅子”,那可是上海博物館門前的石獅子之一哦。

上海博物館“大克鼎”印上餅紋、生僻字刻在月餅上……這屆月餅吃出了“文化範兒”!

上海博物館文創中心主任馮煒介紹,進入青銅時代,鼎一直是作為祭祀和宴饗等禮儀場合中重要的食器,將它刻在餅紋上,寓意一種美好健康的祝福,與中秋佳節的場景十分般配,因此今年上博將這個鎮館之寶IP開放出來,希望藉由更有趣的方式,把更多文物知識帶到普通人的身邊。

“為了讓消費者更好體驗舌尖上的博物館,我們特別做了模具的定製,讓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內看到非常有文化氣息的產品,而不是立刻一口吃掉。”來伊份CMO楊上表示,企業同時也與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把“古埃及河馬威廉”“赤陶渦形雙耳噴口杯”和“花園裡的獨角獸”也都變成了“餅紋”。

除了上海博物館,各地博物館也不甘示弱。

廣州博物館的仲元樓,裡面展示了一系列民清時代廣州外貿出口的一些展品。其中一款展品是清代的一個黑漆描金的縫紉盒,現在它搖身一變,成了“月餅盒”,裡面的月餅也是用博物館裡面珍藏了百年的食譜來製作的“消失的月餅”——廣州博物館館藏的百年前《制中秋餅材料斤兩食譜》,如今又被複原了,不知道味道好不好?

上海博物館“大克鼎”印上餅紋、生僻字刻在月餅上……這屆月餅吃出了“文化範兒”!

根據艾媒諮詢對2021年中國消費者偏好月餅包裝風格調查顯示,在月餅包裝風格的選擇上,有59。9%消費者喜歡中國風,37%消費者喜歡復古風。今年,蘇州博物館就與蘇州老字號松鶴樓 “牽手”,以文徵明《三絕圖卷》為靈感推出“中秋對月”月餅禮盒。

字典月餅走紅,“翻開”月餅你能看懂幾個生僻字?

除了博物館,就連新華書店與月餅都開始跨界合作了,就在開學第一天,一款“字典月餅”的推廣就出現在上海的書店,引起消費者的關注。

對,你沒看錯,月餅出現在書店裡,而不是食品店裡。

不過翻開這款“識字月餅”,大機率會懵:勥(jiang)、槑(mei)、忞(min)、奣(weng)、扅(yi)、呇(qi)……請問,你認識幾個生僻字?

上海博物館“大克鼎”印上餅紋、生僻字刻在月餅上……這屆月餅吃出了“文化範兒”!

據悉,這款“字典月餅”是新華傳媒與新零售品牌盒馬聯名打造的創意月餅。這款月餅表皮上印著生活中並不常見的“生僻字”,這些生僻字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網路釋義,但是這些字真正的讀音、字義卻有很多人都不知道。

例如“勥”,總被網上衝浪的小朋友當作“強力”使用,讚歎厲害的人事物,實際上該字的本義不僅有強悍的意思,還有強迫的意思;“槑”的字形古怪有趣,甚至被網友們做成了搞怪表情包,形容別人“很傻很天真”,實際上這個字本身是“梅”的異體字,讀音也與“梅”相同。網友們根據字形創造出的“網路限定用法”,竟和本義形成了如此巨大的不同,讓“生僻字月餅”不僅寓教於樂,仍增添了幾分“反差萌”。

新華傳媒表示,此次跨界嘗試,目的就是為了透過月餅刻字這種易學易懂的方式,寓教於樂,讓消費者認識並記住這些難念難記的文字,同時也透過這種方式為“中秋”這個團圓的節日增添更多趣味。

上海博物館“大克鼎”印上餅紋、生僻字刻在月餅上……這屆月餅吃出了“文化範兒”!

盒馬研發負責人表示,為了做出這款“生僻字“月餅,盒馬也對月餅的刻字工藝做了很多調整。“因為生僻字筆畫很多,在研發過程中經常做出來之後認不出是啥字,為了讓這個字清晰、完整,我們也改良了原本月餅刻字的工藝”。

事實上,跨界食品領域已經成為傳統企業的創新的主要方式。此前的郵局奶茶、加油站咖啡都是一經推出便立刻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並迅速走紅網路。值得欣喜的是,如今的月餅跨界合作中,傳統文化本身越來越被關注,特別是博物館、新華書店等IP的主動介入,為傳統的中秋佳節更添一抹雅意。

作者:徐晶卉

編輯:唐瑋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