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曾有重振雄風的機會,為何卻沒抓住,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楊阜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相關人物為楊阜、韋康和馬超。原文如下:

馬超曾有重振雄風的機會,為何卻沒抓住,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超率諸戎渠帥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盡兼隴右之眾,而張魯又遣大將楊昂以助之,凡萬餘人,攻城。阜率國士大夫及宗族子弟勝兵者千餘人,使從弟嶽於城上作偃月營,與超接戰,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別駕閻溫循水潛出求救,為超所殺,於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計。阜流涕諫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田單之守,不固於此也。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阜以死守之。”遂號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請和,開城門迎超。超入,拘嶽於冀,使楊昂殺刺史、太守。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馬超率領其他民族頭領進攻隴上的郡縣,不少郡縣紛紛響應,只有冀城軍民擁護州、郡官員的命令堅守城池。不久,馬超率領隴上所有的人馬,與張魯派來協助的有楊昂統率的一萬多人,一起向冀州發動進攻。

馬超曾有重振雄風的機會,為何卻沒抓住,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楊阜帶著郡國將士、官員及同族能打仗的子弟共計一千多人,命楊嶽在城頭上建立偃月型營寨,開始與馬超作戰,從正月一直堅持到八月,但救兵卻始終沒有到來。刺史派別駕閻溫潛水出城求援,又被馬超殺害。於是,刺史、太守都大驚失色,開始有了投降馬超的打算。

馬超曾有重振雄風的機會,為何卻沒抓住,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楊阜哭著勸諫道:“我們率領父兄子弟堅守大義,意志堅定,雖死不變。當年田單在即墨城抗擊燕軍的城防,也比不上現在這樣牢固。如今你們卻要放棄馬上就要到手的勝利,一定會落下不義的罵名,我一定要拼死守城。”說完放聲痛哭。最終,刺史、太守派人求和,開啟城門迎接馬超。馬超進城後,將楊嶽扣押在冀城,又派楊昂將此時和太守殺死。

馬超曾有重振雄風的機會,為何卻沒抓住,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今天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楊阜口中的“有死無二”,意為意志堅定,雖死不變。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左傳·僖公十五年》中的“必報德,有死無二。”

馬超曾有重振雄風的機會,為何卻沒抓住,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這則成語故事發生在關中之戰結束後。曹操沒有利用關中之戰取得大勝的有利之機,主力貿然撤回中原,此舉給了馬超死灰復燃的機會。短短數月間,馬超便奪回了隴右地區的多個郡縣,隨後又向涼州州治冀城發動進攻。面對馬超的猛攻,涼州豪族楊阜積極組織力量固守城池。戰事一直持續了八個月,但朝廷的救兵仍未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涼州此時韋康等人不顧楊阜的強烈反對,開城投降。

馬超曾有重振雄風的機會,為何卻沒抓住,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不過,事情並沒有因此而結束。原本馬超佔據冀城,有了一個死灰復燃、重振雄風的大好時機,但他卻沒抓住這個機會,竟然將已經投降的此時韋康等人殺害。此舉引發了涼州豪族及百姓的強烈憤慨,並隨即對馬超展開反擊。在不到一年時間裡,馬超集團在沒有遭到駐紮在長安的夏侯淵軍隊的圍剿下,就被涼州本地勢力徹底擊潰,從此逃離關中地區。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