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舌診”和“脈診”也有標準嗎?對!歷時5年,新出了ISO國際標準

中醫“舌診”和“脈診”也有標準嗎?對!歷時5年,新出了ISO國際標準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循證辨證,國人皆知。那麼,所謂“舌診”和“脈診”,有什麼標準嗎?不僅有,而且還新出了iso國際標準。

日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釋出了國際標準——“中醫診斷名詞術語第一部分:舌診”和“中醫診斷名詞術語第二部分:脈診”。這是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首次出版中醫診斷學術語標準,為在國際範圍內規範和統一中醫診斷學名詞術語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全球化背景下,制定中醫診斷名詞術語的國際標準,是中醫藥名詞術語標準化的基礎,直接關係到中醫診斷儀器在國際範圍內的推廣應用以及國際貿易。

中醫“舌診”和“脈診”也有標準嗎?對!歷時5年,新出了ISO國際標準

作為中醫診斷名詞術語的舌診(iso 23961-1:202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vocabulary for diagnostics - part1:tongue),主要是透過觀察舌質的神、色、形、態,以及舌下絡脈和舌苔的顏色、質地變化,瞭解機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診察方法,是望診的特色之一。

中醫“舌診”和“脈診”也有標準嗎?對!歷時5年,新出了ISO國際標準

作為中醫診斷名詞術語的脈診(iso 23961-2:202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vocabulary for diagnostics - part2:pulse),則主要是醫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脈搏,根據脈動應指的形象,以瞭解和判斷病情的一種診察方法。

據悉,這兩項標準均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上海市健康辨識與評估重點實驗室王憶勤教授團隊主導制定,前後歷時5年之久。為服務“中醫藥國際化”戰略,王憶勤帶領團隊研究人員,於2016年1月向iso/tc249國內技術對口單位遞交了標準提案,2018年3月正式立項,共有來自中國、美國、韓國、加拿大、捷克、匈牙利、迦納等國家的7個提名專家與專案團隊共同制定標準。在多國專家的努力之下,又歷時3年餘,經過反覆修改論證,協調統一了大量意見和建議,最終形成共識。

中醫“舌診”和“脈診”也有標準嗎?對!歷時5年,新出了ISO國際標準

新的兩項標準制定過程,遵循iso國際標準編制規範,採用古文獻溯源和現代文獻統計整理相結合的方法,剖析經文,執簡馭繁,在對術語進行去重、同義詞整合的基礎上,確定術語分類框架,並與其他國際標準進行對比研究,透過求同存異,確定符合iso要求的詞條,進行詞條詮釋及翻譯。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瞭解到,王憶勤教授帶領的團隊是國內外最早開展中醫四診檢測系統研發、中醫四診資訊融合辨證模型研究的團隊之一,在中醫診斷客觀化、規範化以及標準化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中醫診斷名詞術語第一部分:舌診”(iso 23961-1)和“第二部分:脈診”(iso 23961-2)是繼團隊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中醫舌象顏色獲取與表示方法”(iso/tr 20498-5)之後主導釋出的兩個新的iso中醫診斷類國際標準。

中醫“舌診”和“脈診”也有標準嗎?對!歷時5年,新出了ISO國際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醫診斷儀器國際貿易的相關需求,基於這支團隊20餘年在中醫診斷客觀化研究方面的成果,“舌診”“脈診”的新標準文字中增加了典型舌影象作為術語的輔助定義,為中醫藥名詞術語的制定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同時,專案團隊充分考慮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術語習慣用法,以及科研、教育、貿易等不同領域的需求,標準文字中含有英文、拼音、繁簡漢字、日文名、韓文名等,極大擴充套件了標準的適用性。

標準化領域專家認為,該兩項標準的制定為加快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程序起到卓越的引領作用,對中醫藥知識傳播、國內外醫藥交流、中醫藥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也對提升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話語權有著深遠戰略意義,還將對推動中醫藥診斷儀器的國際貿易發揮重要作用。

從產品到品牌到標準,近年來上海在中醫藥標準化領域已走在全國乃至全球前列,透過iso/tc249釋出的和即將釋出的標準,超過60項。除這2項標準外,今年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還主導制定了2項iso中藥國際標準。截至2021年11月,上海中醫大主導釋出的iso中醫藥國際標準共計12項,在研中的iso國際標準還有3項。

欄目主編:徐瑞哲

本文作者:徐瑞哲

文字編輯:徐瑞哲

題圖來源:解放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