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裡的歷史之《念奴嬌.過洞庭》

《念奴嬌。過洞庭》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張孝祥善詩文,尤工於詞,其風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

紹興二十四年(1154)張孝祥23歲時參加廷試,高中狀元。他不愧是狀元郎,他是在一堆了得之人中排第一的,同榜進士中,不僅有范成大、楊萬里和虞允文等大名鼎鼎之人,更有秦檜之孫秦壎這樣有背景的名人,而在落榜之人中也包括如陸游這樣的高人。他是被高宗親自定奪欽點的人,但高宗沒想到的是,他卻是與自己主張完全相反的狂熱主戰派。一則,他登第不久便上言為岳飛鳴冤,二則,他在朝堂上對秦檜黨羽曹泳提親“不答”,這一對主和派鮮明的反對立場,使得他得罪秦檜一黨。檜指使黨羽誣告其父張祁殺嫂謀反,將祁投入監獄,百般折磨,孝祥因此牽連受難,幸而秦檜不久身死,才結束了這段艱難的時期。

建康留守是張孝祥一生中擔任的最重要的職務。這時,南宋主戰派將領張浚發動了隆興北伐。張孝祥也不遺餘力地參與了其中,但不幸的是此次北伐很快就失敗了,張孝祥亦被降職彈劾,後又重新出任地方官去了。

當他途經洞庭湖,正臨近中秋,在月夜泛舟之時,洞庭湖奇美壯麗的景色讓他忘卻一切煩惱,全身心地融入到這寵辱皆忘的境界,揮毫寫下了他的傳世名篇《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群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於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上闋描寫廣闊清靜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現作者光明磊落,胸無點塵的高尚人格。起筆三句,臨近中秋,洞庭、青草二湖,風平浪靜,境界開闊潔淨,烘托內心世界的恬寧。“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進一層寫湖面壯闊之美,以大與小的對比,表現出一種空闊的境界: 三萬頃湖面,平靜寬廣,在月光的映照下,彷彿是一片白玉瓊漿的世界。而此刻只有我著一葉扁舟,泛入其中。接著 “素月分輝”三句既是自然實景的刻畫,又是心靈造境的寫照。末二句 “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那種美妙細微的感受,只有此時的我心領神會,是很難與人用言語表達出來的。

下闋抒發豪爽坦蕩的志士胸懷,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承上轉下,聯想到自己在嶺南做官一年來,月光照我,心底光明磊落,如冰之清、雪之潔。“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此刻的湖中,清冷的風吹拂著自己的襟袖,廣闊的湖面上,我穩穩泛舟,興致甚濃。作者寫到這兒,突發奇思妙想,道出了氣魄宏偉的詞句: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 此時此刻,我要以北斗為酒杯,以西來的大江為美酒,邀請天地間的萬物作賓客,一同暢飲,笑傲江湖。此句表現出作者淋漓的興致和對宇宙奧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領悟,達到一種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1169年三月,孝祥請辭事親獲准,回鄉退隱,絕意仕途。在十幾年的官場生涯中,張孝祥幾番起落,終究沒有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最後黯然離開官場時的心情是抑鬱的,但是他為官期間,頗有治才,懷著“惻袒愛民之誠心”,政績卓著。七月,得急病而逝。卒年三十八歲。英年早逝,殊讓人為之嘆息。對於其死因,據周密《齊東野語》:以當暑送虞雍公(虞允文),飲蕪湖舟中,中暑卒。

張孝祥的死是讓人意外的,孝宗有用才不盡的嘆息,他的好友,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張拭更是哀悼,著文以悼之曰:

嗟呼!如君而止斯耶?其英邁豪特之氣,其復可得耶?其如長江,巨河奔逸洶湧,渺然無際,而獨不見其東匯溟渤之時耶?又如驊騮,綠耳追風絕塵,一日千里,而獨不見其日暮銳駕之所耶?此拭所以痛之深,惜之至,而哭之悲也。

孝祥死後葬於建康上元縣鐘山之清國寺。今墓存於南京江浦老山。

張孝祥的一生很短暫,但他的短暫卻很是精彩,快意恩仇,憎惡分明,為國為民他敢於直言為岳飛翻案;為私為己他勇於直拒權臣遞來的聯姻,一首《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佔位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更是詞壇的一座高峰,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滿腔愛國激情。他的人格就是一座高山,仰之彌高。

中國文化裡自古以來就有“知其不可而為之”,世道艱險,大多數人都選擇躺平,美其名曰“認命”,對於無法改變的事情也選擇聽之任之,任其發展。可這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擔起責任,哪怕是做犧牲品。他們是中國的脊樑,表裡俱澄澈,肝膽皆冰雪,他們是這樣想的,他們也是這樣做的,總要有人先行的,總需有人探路的,也總是有人犧牲的,他們中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領袖,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名臣,有敢於移“王屋太行大山”的老叟,也有“表裡俱澄澈,肝膽皆冰雪”的文人志士,他們的血液裡流動的是中華不屈的鬥志,基因裡鐫刻的是為國為民的信念,正是這種無私,這種責任,這種匹夫有責,中華大地才能永遠屹立不倒,他們都是英雄,他們的人格昇華啦!

歷史是為偉人們寫銘記錄的,可我們也永遠不能忘記歷史中那些曾奉獻一己之力的人,《念奴嬌。過洞庭》用優美的文字記錄下了一千多年前那個年輕人在明月下的憂國憂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詩詞不曾忘記,明月不曾忘記。

詩詞裡的歷史之《念奴嬌.過洞庭》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

詩詞裡的歷史之《念奴嬌.過洞庭》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詩詞裡的歷史之《念奴嬌.過洞庭》

表裡俱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