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工程進度、資金執行……山東審計機關助力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7日訊6月7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山東省審計機關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省審計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審計處處長夏鵬介紹了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審計方面的情況。

2017年,山東省泰山區域入選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第二批試點範圍。為監督檢查工程實施情況,去年底,省審計廳組織開展了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專項審計調查,以財政資金為主線,以建設專案為依託,以生態效益為導向,助力提升泰山區域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屏障功能。

聚焦工程進度、資金執行……山東審計機關助力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聚焦工程進度,推動績效目標實現。審計中密切關注工程績效目標要求完成情況,重點核查了小清河生態區、泰山生態區和大汶河—東平湖生態區3個區域工程進展情況,全面掌握真實情況。審計結果表明,自2018年工程全面實施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有關主管部門以及濟南、泰安2市齊心協力,紮實組織工程實施各項工作,探索新路徑、新模式,一體化推進地質環境治理、土地綜合整治、水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能力提升等系統性工程,截至去年11月底,實現總投資221。85億元,完工專案573個,完成礦山修復治理面積4079。93公頃,新增耕地面積5035。93公頃,新增溼地面積807。46公頃,區域重點河流水質、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審計也發現個別縣(市、區)存在專案未按期完工,有的專案報大建小嚴重“縮水”,有的配套設施推進滯後難以發揮作用,有的未按設計標準施工、違規變更建設規模和內容,有的未開展績效評價等問題。對這些問題,審計機關責令有關地方加強督導檢查,對照問題,舉一反三,認真整改,強化管理。

聚焦資金執行,促進提升資金效益。審計機關立足“審計監督首先是經濟監督”定位,聚焦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開展審計監督。一方面,守好“錢袋子”,對工程資金籌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全鏈條加大審計力度,瞪大眼睛、明察秋毫,反映和揭示了滯留、擠佔挪用、閒置浪費、違規套取等問題。如,有的專案因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與永久基本農田交叉重疊,導致建成後又被拆除,造成資金浪費;有的專案剩餘砂石資源有償使用收入未上繳財政,有的虛報工程量套取專項資金,有的資金分配隨意、使用效率低下等。對這些問題,審計督促有關地方加快資金撥付,嚴格資金監管,追回被擠佔挪用或套取的資金,切實解決資金分配不及時、資金閒置與舉借債務並存等突出問題。另一方面,把好“工程關”,緊盯工程管理、竣工驗收、造價諮詢、結算稽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揭露了監管不到位、失職瀆職、串通投標、採購程式不合規、工程投資不實、質量不達標等一系列問題,既查處了工程建設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又節約了大量財政資金,維護了經濟安全。如,審計橫向對比發現,有4個同期實施的綠化專案中同種類、同規格苗木綜合單價差異超過30%,反饋情況後,建設單位立即召集施工、審計、監理等單位研究整改措施,調減工程造價達1670餘萬元。

聚焦生態效益,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這項工程是解決泰山區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保障南水北調幹線水質、推進生態山東建設的重要抓手。為促進工程發揮生態效益、形成生態屏障,審計機關堅持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把監督檢查水土保持、水源涵養與保護、水生態環境保護、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採煤塌陷地治理、溼地保護等情況貫穿審計始終,透過現場勘察、裝置監測等手段,反映和揭示了部分修復治理專案實際作用發揮不明顯,部分造林專案、綠化工程因後續管護不到位而嚴重損壞或滅失,部分工程設施閒置或改變用途,難以發揮效益等問題。如,有的採煤塌陷地治理專案未達到目標要求;有的水環境類專案對水質改善作用不明顯,個別專案以河道治理為名違規超採河砂,借生態綜合治理名義建設景觀工程,違背了生態保護初衷。對此,審計提出加強長效科學監管、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健全生態保護修復專案後續管護機制等建議,並建立問題整改跟蹤督導機制,推動將整改成效轉化為治理成效。

閃電新聞記者 馮詩惠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