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健康趨勢報告:年輕化、 認知低,倡導全病程管理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眾一心”,意在倡導公眾更主動、更用心地關注、傳播和實踐心臟健康理念。在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健康傳播課題組的學術指導下,波士頓科學聯合百度指數釋出《2022心腦血管健康趨勢報告》。該《報告》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的百度指數搜尋大資料作為樣本,聚焦心腦血管疾病中最突出的冠心病和中風兩大疾病。

女性更為關注心腦血管健康

心腦血管疾病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亟須破除民眾對冠心病和中風的認識誤區,挽救更多生命。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表示,《報告》的釋出將為提高民眾對冠心病和中風的預防意識和應對能力提供有力指引。

《報告》顯示,搜尋冠心病的人群,最喜歡觀看的影片型別是美食紀錄片;最關注冠心病和中風的職業是高階白領,甚至超過醫藥衛生(位居第二位)。搜尋中風的人群看上去更像是“考霸”,關注各類考試及其培訓課程: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醫學資格考試、研究生考試等。在搜尋冠心病和中風的網民中,標記最多的興趣愛好都與遊戲相關。

從性別特徵上看,女性更關注心腦血管健康;從年齡特徵上看,網民關注度總體呈現年輕化趨勢,尤其是18-24歲人群對冠心病和中風的關注度最高;從地域分佈上看,三四線城市對心腦血管健康的關注度偏低。

網民關注存在三大認知誤區

梳理關注冠心病和中風的網民特點,只是洞察全民心腦血管健康認知的第一步。為進一步明晰網民對冠心病和中風的認知程度,《報告》對冠心病和中風的網民認知深度分別橫向和縱向對比,並據此發現三大較為明顯的認知誤區。

在跟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常見疾病的搜尋資料進行對比後,《報告》發現,冠心病和中風雖然高危、高發,但二者在常見病搜尋量排名中並不靠前,特別是對中風的搜尋關注度差距較大,說明網民對冠心病和中風的關注度均有待提升。但網民在搜尋冠心病和中風時,對兩類疾病的預防關注都較少,搜尋量明顯不及出現症狀後的治療和康復等領域。

《報告》還發現,網民在搜尋疾病時往往容易混淆疾病的民間說法和專業表述,特別是在對中風的搜尋中,表現出對中風種類認識的模糊,分不清“腦梗”和“卒中”之間的關係,這也容易導致網民在主動搜尋科普資訊時出現偏差。

提升“帶病生存”生命質量

在網民最關心的心腦血管疾病治療領域,《報告》總結出三大新趨勢:藥物治療多樣化、手術治療微創化、疾病預防化。當下的醫療進步為心腦血管患者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藥物選擇;融合了內、外科跨界優勢,創傷小、效果好、恢復快的微創介入療法,已成為當前心血管疾病治療的優選;針對房顫患者的卒中預防,歐洲心臟病學會於2020年提出一套完善的防治體系,既包括服用藥物等常見改善手段,也包括左心耳封堵術、射頻消融等預防性術式,幫助患者擺脫終身服藥或無法用藥的困擾。

針對易被忽視的康復階段,《報告》強調“帶病生存”的概念。當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是77。93歲,而人均健康壽命僅68。7歲,將有9年多時間處於“帶病生存”的狀態。如何提升“帶病生存”階段的生命質量?《報告》呼籲,要重視腦中風患者的術後康復。有效的康復訓練能減輕患者功能上的殘疾,提高患者的生存滿意度,加速腦中風的康復程序,降低潛在的護理費用和節約社會資源。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