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阿燦

初來鎮上,關於臺運燦這個名字倒是聽得不多,但是“阿燦”卻是常聽人提起。若只是一個“阿燦”可能也不會讓我那麼迫切地想要了解這個人,但在“阿燦”前面總是有個形容詞。後來工作上有了接觸,慢慢地明白了每個形容詞背後的“深義”。

“掏糞阿燦”

2018年,阿燦脫下他飽含深情的綠軍裝,轉業到葉集區三元鎮政府工作。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基層工作在他腦子裡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相關工作經驗的他如何勝任工作?怕什麼來什麼。很快,阿燦就碰到了入職以來的第一個“難題”——“廁所革命”。當他帶著村幹部入戶宣傳改廁的好處時,卻被村民的問題難住了,“你講好那就是好麼?你跟我們講講到底好在哪裡。”他尷尬一笑,只能悻悻而歸。阿燦也確實意識到了只有自己先懂了,才能做好群眾工作。接下來,他認真請教懂行的師傅們,知道了“三格化糞池”到底好在哪裡,也知道了建造的要求。這一次,他入戶宣傳更有了底氣,村民們切實瞭解到了改廁這項民生的好處,一下子有百餘戶村民同意進行廁所改建。接下來阿燦每天穿行於改廁村民之間,為了確保改一個,合格一個,拿著他的“武器”——長竹竿,挨家挨戶的“搗”。“三格化糞池”由三個相連的池子組成,中間透過兩個過糞管聯通,要保證每個池子之間是貫通的,就只能一個一個去“搗”。也就是件事情,在鎮裡至今還流傳著“掏糞阿燦”的故事。

“瘸子阿燦”

憑藉著這兩年來出色的工作表現,2020年底,阿燦作為主力參與到了土地增減掛中。透過村莊整治和農民集中居住的方式,騰挪出宅基地等農村建設用地並復墾為耕地,從而實現盤活農村存量集體建設用地,推動城鎮化、工業化程序的目的。通常都是他帶著規劃圖和地圖實地勘察,挨村尋找適合的地塊,從專案規劃到確認選址跑幾十趟,都是常有的事。有時任務比較緊,每天丈量30 多戶,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一天下來近20公里,但他從來沒有喊過苦、叫過累。從2020年的“冬三九”到2021年的“夏三伏”,再到如今。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冰封大地,總能在田間地頭見到阿燦的身影。為了摸清現狀,確保資料準確,爬房頂、鑽地窖,成了“家常便飯”。為了趕進度,晝夜加班也成了“家常便飯”。白天還好,晚上光線不好,要仔細丈量才能不出差錯。這時的他,只好一手拿著勘測平板,一手拿著手電筒,不願錯過任何角落。即便軍人出生的他身手矯捷,也仍有負傷的時候。一次,天色已晚,他的腳被散落在地上的釘子扎破,但為了不耽誤時間,他拔出釘子後繼續丈量,直到深夜回家後才發現腳上已血跡斑斑。第二天,他到醫院打了破傷風針後,就一瘸一拐地又去上班了。

“鐵面阿燦”

土地增減掛鉤工作,關乎村民的切身利益,工作中必須堅持“一把尺子量”。阿燦常常告誡自己:丈量要實事求是,公平公正。政策允許的,一分錢不能少;超出政策範圍的,不論是誰,一分不多給。因此,不少村民在背後說他是“一根筋”。2021年六月的一個週末,這已經是阿燦第5次來到李叔家了。這一次,李叔終於認同了測量面積。在前幾次的測量中,最後的結果都是不歡而散。李叔年紀大了,屋後的那塊地早些年還種點菜,近幾年,兒女想讓“老頭”享享清福,也就沒讓他種地了。當阿燦找上門跟李叔說起土地增減掛鉤時,他也很是願意,對此政策非常滿意。可是政策聽著滿意,到實際測量之後,阿燦告訴李叔面積後,李叔不樂意了。李叔一直認為自己家這塊地少說有1畝,怎麼經過GPS座標測量儀一量,只有400多平了。為了證實儀器沒有問題,阿燦跑了幾趟李叔家,跟他介紹GPS測量儀的使用方法,讓李叔自己親自使用測量,顯示面積仍是一樣。李叔把阿燦悄悄地拉過去,“你看,這個測量儀,只要你往後稍微退兩步,它測量出來的面積就大一點,你就退兩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阿燦沒有了往日對李叔的“尊重”,黑著臉說道:“李叔,我現在往後退一步,我的原則也往後退了一大步,您的測量面積多了一點,我的良知便少了一點。”

“聽你的,聽你的,還真是個‘鐵面包公’……”

“百變”阿燦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