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陳之晤:人數最少的盛會,5首《賀新郎》見證最長情的相知相惜

關注,每天陪你讀最美的宋詞,品最真的宋朝!

辛陳之晤:人數最少的盛會,5首《賀新郎》見證最長情的相知相惜

人的思想如一隻鍾,容易停擺,需要經常上發條。

——威·赫茲裡特

有才華的人只有和同樣有才華的人在一起,思想的碰撞才會更加激烈,也就是最好的上發條模式。在中國的歷史上不乏聞名遐邇的文人盛會!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在會稽山,於是有了《蘭亭集序》的千古第一書;因為有了遍邀名士齊聚滕王閣,才有了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句;李白、高適和杜甫同遊梁園,才有了唐詩不熄的燈火“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辛陳之晤:人數最少的盛會,5首《賀新郎》見證最長情的相知相惜

2020年的五一小長假專程去了一趟上饒鉛山的鵝湖書院,在小小書院裡有一件屋子專門介紹“辛陳之會”,細細看來越發地被辛棄疾和陳亮所吸引。

這是一場只有兩個人的相會,是人數最少的文人盛會,兩個人卻用技術性最難的步韻詞來來回回寫了5首《賀新郎》,把相知相惜的長情演繹得如此深刻!

三個人的相約,兩個人的相會

淳熙十五年(1188),陳亮仿朱程鵝湖之會,相約聚辛棄疾、陸游來鵝湖,商談世事和詩詞學問,後來陸游因故未到,只剩下辛陳二人。假想一下如果陸游也能如期赴約,或許更像是梁園之會那樣留下各自的詩詞傳世,三位愛國詞人必能夠留下更多的絕唱和詩篇!

辛陳之晤:人數最少的盛會,5首《賀新郎》見證最長情的相知相惜

1188年的冬天,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來到鉛山,來到辛棄疾家門前的橋邊,他的馬卻不敢過橋,這匹馬是跳起三次,卻又後退三次。陳亮當即拔出佩劍,斬斷馬頭,然後徒步前來。

正值病中的辛棄疾看到了這一切,不由心中暗驚:此人是如此剛烈,應該是一條好漢! 於是“我病君來高歌舞,驚散樓頭飛雪”為之振奮,兩位壯懷激烈文采飛揚的愛國詞人憩鵝湖之清陰,酌瓢泉而共飲,長歌相答,極論世事,性之所至拔劍起舞,盡情傾訴報國之志。

陳亮“逗留彌旬乃別”(兩個男人攜手同遊竟然長達10日),離去次日,辛棄疾意猶未盡,復又追趕陳亮,他追到鷺鷀休時,雪深泥滑不能前行。挽留陳亮未遂,辛棄疾獨飲。夜半投宿於吳氏泉湖回望樓,夜聞鄰人笛聲悽然感傷。賦《賀新郎》詞,抒發惜別之情,以淵明,臥龍自比比亮。

辛陳之晤:人數最少的盛會,5首《賀新郎》見證最長情的相知相惜

《賀新郎》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殘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未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收到之後,陳亮立馬次韻和了一首《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二十五絃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此後,辛陳賦詞多首唱和,兩個人用同樣的韻腳寫了來來回回5首《賀新郎》,慷慨悲歌令後人掩卷嘆息。最出名的就是那一首寫有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真的是把兩個人的慷慨激昂描述的淋漓盡致。

相遇可以偶然,相知只能是長情

辛棄疾的詞中常常透露出壯志難伸的感覺,好像南來以後朝廷就棄之如敝履一般,其實翻開《宋史》細細查閱,辛棄疾在南宋一場的待遇可不薄。

辛陳之晤:人數最少的盛會,5首《賀新郎》見證最長情的相知相惜

他當過江西提點刑獄,相當於現在省公安廳廳長兼省高院院長、省檢察院院長,都屬於中管幹部,是能夠直接向中央奏事的。

後來更是當過很多地方的安撫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還有浙東都當過,幾乎把南宋為數不多的省份當了一個遍。安撫使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官呢,可不是字面上帶著酒飯去犒勞安撫軍隊、發發獎品之類的官職,而是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兼軍分割槽司令,妥妥是一個省的一把手。

陳亮與辛棄疾交好之後,仍然對人們所形容的“殺人如草芥,用錢如泥沙”半信半疑。

據說有一次兩個人大醉酩酊,一向言語謹慎的辛棄疾竟然說臨安這個城市不適合當都城,還嘲笑朝廷以及當權者“錢塘非帝王居,斷牛頭之山,天下無援兵,決西湖之水,滿城皆魚鱉”。

半夜酒醒後陳亮後怕的厲害,想辛棄疾酒中跟自己暢所欲言,竟然將這些狂妄之言獲罪之言道出,待酒醒後可能會殺了自己滅口,於是半夜偷了一批寶馬不辭而別。

過去一月之餘也不見辛棄疾有任何的動靜,陳亮想來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於是寫信跟辛棄疾道明原委。

辛陳之晤:人數最少的盛會,5首《賀新郎》見證最長情的相知相惜

辛棄疾不以為意,還資助陳亮10萬錢,並在此後送上了那一闕千古傳頌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把酒後真言和夢裡理想合二為一,辛棄疾真正是把小3歲的陳亮視為人生自己了。1193年,陳亮在他生命的倒數第二年終於狀元及第,未來得及上任籤書建康府判官公事的官職就病逝了!

陳亮逝世後的辛棄疾孤獨的再過了13年,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未及上任就病死家中。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兩個人的離世都是未及上任之時,陳亮諡為“文毅”,辛棄疾諡為“忠敏”,都有對他們愛國熱忱、殺敵戰場的褒揚之意!

寫在最後的漁人物語

辛棄疾和陳亮兩個人的鵝湖之會,在我看來是最能體現朋友間相知相惜的氛圍、最能展現友誼之上理念的盛會。

辛陳之晤:人數最少的盛會,5首《賀新郎》見證最長情的相知相惜

因為人少,沒有觀眾兩個人都很真實。不像會稽山之會,來的都是世家大族,詩文唱和是 形式,聯絡勢力才是真實。也不想滕王閣之會,以文會友是 噱頭,捧出權貴的二代才是真實。辛陳之晤只有兩個人,一片山水,沒有任何觀眾,兩個人都能做真實的自己。

因為愛國,深度共情兩個人都很放鬆。辛棄疾和陳亮是有共情的,兩個人同時愛國詞人,他們有著絕對一致的價值觀。他們都夢想著收復中原,建功立業,這是最深層次的共情,有共情的人才會有說不完的話題,所以才能相伴10日而不捨。

因為尚武,嚮往戰場兩個人都很明朗。辛棄疾是詞人更是將軍,同時代他能看得上的估計除了陸游也就只有陳亮了,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文能武的他們才能夠上馬安天下、提筆做詩文。因為尚武的性格類似,使得辛陳之間從偶然的相遇變成了長情的相知相惜。

辛陳之晤:人數最少的盛會,5首《賀新郎》見證最長情的相知相惜

辛陳之晤,是歷史上最少的文人盛會,卻將相知相惜演繹的最深刻!

它就像周文王遇見了姜子牙,那是命運轉變的瞬間,就算來的再晚都不會遲。

它就像劉備遇見了關羽張飛,那時託付一生的決定,就算時局再難都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