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舍夫斯基回顧中美入世談判:我們都想得到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但起碼你得有一輛到達那裡的車

2021年適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週年。十年前,在入世10週年之際,《文匯學人》約請時任本報駐華盛頓記者夏曉陽採訪美國前貿易談判代表、中美入世談判美方負責人查倫·巴爾舍夫斯基,聽她講述入世談判的故事。

本刊在此摘發部分訪談,回望來路,期盼未來。

文匯報:1997年到2001年擔任貿易代表期間,您總共簽訂了260份協議。您的談判技巧被哈佛商學院引為教學案例,哈佛法學院授予您“偉大談判專家”的稱號。您在談判桌上,通常會使用哪些策略和技巧呢?

巴爾舍夫斯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要成為一個出色的談判者,必須首先做到知彼知己,即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自己手中有什麼牌,同時也要充分了解對方的目標以及對方手中可能打出的牌。

我們都想得到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但起碼你得有一輛到達那裡的車;在談判桌上,你的最終目標就是得到那輛必不可少的車。

在手段和目標之間,你必須全面考慮談判桌的兩端。

其次,就是努力建立對方對你的信任和信心,國與國之間的互信,要做到既是對手、又是朋友。

第三,必須做好紮實的調研工作,使自己更充實和聰明。

第四,一個優秀的談判者應該是少說活,多聆聽。我們都經歷過談判桌上的沉默,但沉默可能就孕育著成果,此時你要耐心且靜靜地觀察所有細節,細心捕捉那些可能在瞬間產生的線索和機遇,例如,對方沉默可能是因為他不高興,你就需要改變談話方式和技巧。有時,沉默表示對方正在認真思考你提出的條件,你應該給對方足夠的時間來想清楚。有時沉默就是沉默,因為工作了太長時間,大家都累了,也許改日再談就能打破僵局。

文匯報:您又如何評價當年中美“入世”談判場上的中國團隊?

巴爾舍夫斯基:我對中國談判團隊的表現十分欽佩。在談判的每一個過程中,從朱鎔基總理到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以及時任外經貿部部長的吳儀、石廣生,他們都是傑出、智慧的談判者,他們使出所有的談判技巧,處處捍衛中國國家利益。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場充滿智慧和技能的談判,隨著時間推移,談判日漸複雜,雙方立場也日趨強硬,但都很務實。

美中最終之所以能達成協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雙方都認為要面對現實,因為沒有什麼是完美的。在整個過程中,雙方來回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最終取得了對雙方都有利的成果。就此而言,

我們是成事者,是創造者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彼此增進了瞭解,談判對手也成了朋友。即使談判進入很膠著的狀態,我們還是保持著很好的個人關係,因為我們很清楚,我們代表的是各自政府,而不是個人,我們肩上都擔負著很大的國家責任。

文匯報:回想與中國進行“入世”談判的那些日子,您印象中最深刻的細節有哪些?

巴爾舍夫斯基:對我來說,與包括朱鎔基總理在內的中國官員打交道的經歷本身就很難忘。我們在工作中結下的友誼令我難忘,龍永圖先生至今仍是我的好朋友。最難忘的那一刻就是告訴克林頓總統,我們已達成了最終協議。

當時的情形是,我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把這一令人激動的訊息通知總統,而當時我能想到的最安靜的地方就是女廁所,

於是我的男男女女同事都跟我進了女廁所,我們在那裡給總統打電話

。具有戲劇性的是,當時克林頓正在土耳其訪問,當我撥通他的電話時,他的助手告訴我,總統正在洗澡。於是我讓總統助手趕緊把總統叫出來,說我有好訊息報告他。於是我聽到了“砰、砰、砰”的敲門聲,並聽到助手在喊:“總統先生,是查倫,他們達成協議了!”總統很快出來接電話,我猜想他當時渾身一定都是溼的,但在電話的那端,他非常非常高興。對他來說,這不僅是美國的一個戰略性勝利,也是他個人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成就。

《朱鎔基講話實錄》一書在回顧中美入世談判時談到:“我們跟美國的協議,幾乎是在邊緣上達成的。”“他們四次改了機票、退了房子。”

那是1999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中美談判的關鍵之年,這一年,中美談判日益頻繁,期間也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而中斷。

同年11月,重啟後的談判進入最艱難的階段。11月10日,雙方恢復談判。14日晚,談判破裂;美國代表團準備第二天打道回府。在中方的堅持下,談判於15日凌晨3點繼續進行,美方以巴爾舍夫斯基為代表的代表團態度非常強硬。圍繞著汽車進口關稅、特殊保障條款、過渡期條款、准入標準,甚至電影大片的引進數量等等,雙方爭執不下。

然而,轉機也正是發生在這“漫長”的一天。

時值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朱鎔基臨時決定去談判現場。總理坐鎮談判之後,使得談判“柳暗花明”,在中國加入WTO的關鍵時刻,雙方談判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這之後的談判,不超過一小時。美方終於同意與中方達成入世談判協議。

此役之後,經過多輪雙邊以及多邊談判,2001年12月11日,在卡達的多哈,時任卡達財政、經濟和貿易大臣的卡邁勒,敲響了標誌中國進入WTO大門的那一槌。從此,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開始全面接軌,這既為全球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也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全面深入的重要里程碑。

當年中美入世談判有哪些軼事珍聞?美國人又如何看待中國入世對世界和美國的意義?自由貿易是否走到了盡頭?中國在WTO和全球經濟中又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週年之際,本報記者在華盛頓專訪了美國前貿易談判代表、中美入世談判美方負責人巴爾舍夫斯基。

查倫·巴爾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是1996-2001年間美國首席貿易談判專家和主要貿易政策制定者。她因參與中美就中國加入WTO的談判而聞名。她的出眾談判技巧被哈佛商學院引為教學案例,哈佛法學院更是授予她“偉大談判專家”的稱號。如今,她是美國威凱平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代理過中國公司在美國的反傾銷訴訟。她把相當部分時間花在與中國市場相關的業務上,每年要來中國至少五六趟。

全文可見

巴爾舍夫斯基回顧中美入世談判:我們都想得到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但起碼你得有一輛到達那裡的車

《洞見: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判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夏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