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性人形象:中國人有六種心靈特徵,我們都熱衷於洞察人心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勸人向善難,皆因善須慧根、悟性、能力,方可於萬惡橫生之際,立足於人性亂流之中。

無人稱惡於己,惡俗之類其心多窟類狡兔之穴:因無堅守無篤行,故貪戀生畏懼死,遂不擇手段以活。苟活期間更以平庸之惡構陷於弱者,又以諂媚阿諛之態舔舐依附於權財,甘為其門下犬類爪牙。

惡之於其人,尋常事而已;而善之於其心,不過虛妄道學,於事無補,於己身無足輕重。

而如果將東西方俗世原則、思想、行為準則一一做個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的差異、境界、目的竟分明如晝夜。

西方思想體系、處世哲學、人際經營邏輯,原誕生於海洋文明。其博大、寬廣、理性、尊崇人性本身的自然慾望等特點鮮明。

社會理性人形象:中國人有六種心靈特徵,我們都熱衷於洞察人心

雖則宵小之徒、詐騙犯罪、殺人放火、槍擊無辜民眾等人間惡行從未斷絕過。但總體而言,其主流價值觀中的“天賦自由”、“認可個體差異”、“博愛”、“尊重”、“平等”、“相對客觀”等主張和觀念,卻始終如無形套索,套住並勾勒出社會眾人的心理認知輪廓。

“社會理性人”形象與行為,貫穿其始終。

理性人的心理認知特點在於:1。重視事實真相,2。注重客觀依據,3。較多自主意識,4。較少情緒化決策。

所以,對於成長於西方文化思想體系下的人來講,他們的處事原則大略是:你是你,我是我,我們都是上帝子民,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民眾可以評價總統行事不端,政策不良,於己不利;也會在與上司、高管相處時曲意附和,為己牟利。

社會理性人形象:中國人有六種心靈特徵,我們都熱衷於洞察人心

誠然,這種外觀和印象上的“自由”,並不能說明西方人思維和行事法則就優於東方人。但若從心理學層面去稍加剖析,我們能看見的必然是較為尊重客觀事實的,簡單直面慾望的“自由人性”。這種自由人性,未曾被禁錮思想五花大綁,未被固化的意識形態所束縛。

在這一較為自由寬鬆的人性層面上,一個自然人的真實性就會被凸顯出來。人們彼此之間也將很容易就能識別出他人的目的,並根據其人目的來調整處世尺度和方式方法。

因此,很多曾經留學國外的海龜,或與之有過接觸的中國人總是會做如下感嘆:

1。 外國人普遍單純、真誠,他是什麼人,一兩件事情之後,你就會摸得比較清

2。 外國人普遍做人簡單直接,沒那麼多彎彎繞繞,且遵循客觀現實,不做無謂的爭鬥來損耗自身。

顯然,在這一感性認知基礎上,西方人性中的真善美假醜惡,似乎很多時候都表現得清晰可辨,也較少人性黑洞或厚黑遮掩。

以美國為例,因其財富分配模式、社會等級制度分級的穩固,民生措施較為普及和健全,民眾生活普遍較為優渥、安閒。

社會理性人形象:中國人有六種心靈特徵,我們都熱衷於洞察人心

因此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去,普通人在心態上是平和、自在的,不存在高強度職場焦慮,較少內卷。能夠內卷或競爭激烈的地方,也不外乎新經濟形態和新行業領域(網際網路、電動車、航空)。

所以,整體上,普通人雖然不甚富裕,也有房貸、撫養子女、職業發展等常規性人生焦慮與躊躇。但總體而言,他們不太會關心其他人如何,國家如何,社會怎樣,而只關心自己在政策體制下,在憲法保護之下,應該享有哪些權利,哪些事情沒必要摻和。

西方人的這種理性,顯然來自對自己,以及自己在整個社會、國家中所處位置和角色的清晰認知。

而在這種理性認知基礎上,人在心理上就不怎麼有超出生活實際的妄念,不會強令自己去做能力所不能及的事。諸如跨越階層、改變身份等人生焦慮,自然也就不像東方社會,尤其是我國目前這麼強烈。

社會理性人形象:中國人有六種心靈特徵,我們都熱衷於洞察人心

以上列舉,與西方社會眾生相比而言,不過是浮於表面上的皮毛,當然無法概括得很全面。但管中窺豹,猶可見一斑。

也就是說,在某些較為粗顆粒的維度上,它是可以拿來與東方社會,尤其是我國社會中的某些現象、人際交往特徵,以及由此呈現出來的心理特徵,來做橫向對比和參照的。

這就好比觀看中美兩國地圖,你單獨看兩國地圖,當然看不出個所以然;但若將兩國地圖擱在一起瞧,大的輪廓、山脈走向、地理地貌之間的不同之處,就會顯示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們是在此維度上,來反觀吾國吾民之各類特徵,以及標題主旨的。吾國吾民之特徵,歷來多有總結。

民國著名學者、知識分子林語堂,就此寫過散文集《吾國與吾民》;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論過中國的國民性,在小說《藥》、《祝福》、《風波》中影影綽綽呈現過國民劣根性。

雖然描述並不全面,但也總結概括出了中國人的某些性格特點,以及這些性格特點背後,所隱含的心理狀態。

社會理性人形象:中國人有六種心靈特徵,我們都熱衷於洞察人心

譬如,林語堂就指出,中國人的德性,不外乎如此:

一、 圓熟;

二 、忍耐;

三、無可無不可;

四、狡猾俏皮;

五、和平;

六、知足;

七、幽默;

八、保守;

從心理層面上來看,林語堂又總結出中國人的心靈特徵為:

一、智慧

二、女性型

三、缺乏科學精神

四、邏輯

五、直覺

六、擬想

除此之外,林語堂還簡明扼要地指出中國人的社會性與科學精神,具有如下特徵:

一、缺乏公共精神

二、傳承家族制度

三、習慣於徇私舞弊和禮俗制約

四、崇尚特權、無視平等

五、社會階級(只有兩種階級,上層奴才與下層奴才,二者互有浮沉)

六陽性型的三位一體(讀書人的有智與無情)

七陰性型的三位一體(面情、命運和恩典)

八鄉屬制度(宗族人情勾連)

九賢能政府(盲目認為政府中人皆君子)

社會理性人形象:中國人有六種心靈特徵,我們都熱衷於洞察人心

若要闡述“洞察人性以入侵對方的心”這一前段觀點,我們大可以繞開俗世圈套式理解,好好從中國人的源頭屬性上捋一捋:中國人如此熱衷於洞察人性,其目的,就只是為能入侵對方的心?我們能不能有點別的更為實在的,譬如自然科學方向上的目標目的?

況且,“入侵別人的心”這種思維和用詞,從心理層面上來講,是否就是對林語堂所概括的國民德性、心性、社會性的一種體現?

對比西方式理性、客觀、簡潔,東方式人性心理洞察,總會給人以“非此即彼”、“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悲壯與促狹感,並且人人動不動就想成為這種人性的高手,動不動就要站得比別人高,佔據道德制高點,在自己與他人之間分出個三六九等高低貴賤來。

自己不累,別人看著也很累。

社會理性人形象:中國人有六種心靈特徵,我們都熱衷於洞察人心

所以,問題來了:試問,陸地文明所能造就的,就只能是此等悍匪心態嗎?比之海洋文明之下所誕生的探索、寬闊、理性,我們如斯思維是否顯得狹隘而短視?

自然,我們不能說海洋文明、西方人等在心理上精神上就一定比我們東方人強。

但如果已經發現了自身的缺點和促狹,改一改,換個思路探索人性和目的,我們的人生是否會變得更有意義,更為充實?人性也因此而更豐滿美好?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