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在古代中國,「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從字形上可以看出,一個邦國是以都城為中心而與四域的鄉村結合在一起的,它又是以都城的存在為標誌的。

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金文中的「國」字

「中國」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本來意義的是「王國都城及京畿地區」,那裡是王權國家的權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輻射性的強勢文化「磁場」。

二里頭遺址的發現

20世紀初葉,殷墟甲骨文的發現證明《史記。殷本紀》所載商王朝的事蹟為信史,這一重大的考古進展使人對史書中所載的夏王朝的存在充滿信心。

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殷墟甲骨文

殷墟發掘的主持人、被稱為「中國考古學之父」的李濟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即指出:「殷商以前仰韶以後黃河流域一定尚有一種青銅文化,等於歐洲青銅文化的早中二期,即中國傳統歷史的夏及商的前期。」

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殷墟考古發掘現場

以商王朝都城殷墟為基點,循著由已知推未知的思路,考古學家又繼續探索商王朝前期乃至夏王朝的遺蹟。20世紀50年代在河南鄭州發現了早於殷墟文化又與其一脈相承的新的考古學文化,即二里崗文化,被認定是商朝早期文化。

那麼如果在其周邊有一個文明被證明早於二里崗文明,那是否就能證明「第一王朝」夏是真實存在的?

考古學界里程碑式的學者徐旭生便抱著這樣的想法,於1959年夏天,以70歲老齡率隊展開田野調查,不畏風吹日曬,深入田間地頭,踏查了河南西部的登封、禹州、鞏義、偃師等地,位於洛陽盆地東部偃師區二里頭村的二里頭遺址這才終於穿越3,000多年的歷史,浮現於世人面前。

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徐旭生

為什麼說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

中國古代史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即從無中心的多元,到有中心的多元,最後是一體一統化。其中的兩個大的節點,第一是二里頭,第二是秦王朝。

第一階段中,廣袤的黃河、長江流域出現了區域性的中心聚落,如山西襄汾陶寺、河南登封王城崗等,北京大學嚴文明教授稱此時期為龍山時代。邦國林立、群雄競起,還未形成強勢核心文化。

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龍山時代的中原地區邦國林立

第二階段,並存共立、光燦一時的龍山時代走向衰敗,二里頭都邑與二里頭文化崛起,結束了中原地區萬邦林立的時代,進入「一體王朝」時代,誕生了東亞大陸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社會高度發達,以及前所未有的強勢輻射態勢,突破地理單元的制約廣為傳播,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央之邦」。

作為世界幾大原生文明發祥地之一的東亞大陸,至此才正式擁有了可以與其他文明古國相提並論的文明實體。

當然,這並不是說「滿天星斗」般的多中心狀況就此宣告終結,二里頭時代也呈現出多元的文化態勢。

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二里頭時代的中原,二里頭的周圍還分佈著其他擁有獨立勢力的集團

二里頭那些驚人的考古發現

堪稱「華夏第一王都」的二里頭都邑是最早具有城市規劃的大型都邑,擁有:

最早的城市幹道網;

最早的宮城(後世宮城直至明清「紫禁城」的源頭);

最早的中軸線佈局的宮室建築群(建築上的王權表徵);

最早的大型多進院落和「四合院」宮室建築;

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含容器與兵器,華夏青銅文明之肇始);

最早的大型圍垣官營作坊區;

最早的青銅禮器鑄造作坊;

最早的綠松石器……

二里頭中心區重要遺存的分佈

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二里頭中心區重要遺存分佈

這裡還誕生了「超級國寶」綠松石龍。

綠松石龍形器出土於遺址3號墓,放置於墓主人骨架之上,由肩部至胯骨處。全器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綠松石的大小僅有0。2—0。9釐米,厚度僅0。1釐米左右。綠松石原來應是粘嵌在木、革之類的有機物上,其所依託的有機物已腐朽無存。

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綠松石龍

龍頭隆起於託座上,略呈淺浮雕狀,扁圓形巨首,吻部略微突出。以三節實心半圓形的青、白玉柱組成額面中脊和鼻樑,綠松石質蒜頭狀鼻端碩大醒目。兩側弧切出對稱的眼眶輪廓,梭形眼,輪廓線富於動感,以頂面弧凸的圓餅形白玉為睛。

龍身略呈波狀曲伏,中部出脊。由綠松石片組成的菱形主紋象徵鱗紋,連續分佈於全身。龍身近尾部漸變為圓弧隆起,因此更為逼真,尾尖內蜷,若遊動狀,躍然欲生。

二里頭時代有沒有文字?

二里頭遺址陶器上發現的刻符,共達數十例。對於它們究竟是不是文字,學者們見仁見智,尚無法形成統一的意見。而眾所周知的是,殷墟(商朝後期都城遺址)出土的甲骨文已是較為成熟完善的文字系統,有理由相信在它之前,應該還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

當時的文字應當只為少數人所掌握和控制,使用範圍較小。同時,受文字載體質料及埋藏環境的限制,如果當時的文書寫在竹木或帛類等有機質材料上,便很難儲存下來。加上考古工作的或然性,這就決定了當時文字發現的機率很低,應當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我們依然可以從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中表示早期器物的文字字形上看到夏文字的蛛絲馬跡。

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二里頭「陶文」

甲骨文和金文中「酒」字中的「酉」應是對大口尊這一實物的摹寫。我們知道,象形字的創造者只能是模仿他們親眼看見、在日常生活中實際使用的器物形態。甲骨文和金文中「酉」字所描繪的肩部突出的大口尊,只流行於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早期,到殷墟時期已完全絕跡。「爵」字所摹寫的器形,顯然也與二里頭至二里崗時期流行的爵相近,而不見於商代晚期。從甲骨文到小篆中的「壺」字,也與二里頭文化的陶壺形狀相近。

文明的崛起|最早的中國在哪裡?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酒」字

因此,這些字很可能是在二里頭時代就被創造出來,而一直延續至後代。甲骨文和金文雖出自晚商甚至其後的人之手,卻為我們留下了漢字初步發展時期的物證。

以上內容整理自原二里頭遺址考古隊長許宏的著作《最早的中國:二里頭文明的崛起》。本書以親歷者的角度,詳細回顧二里頭遺址發掘的故事。內容詳實、文字平易,更有豐富的照片和簡明易懂的手繪講解圖,使讀者彷彿穿越歷史,觸控到三千多年前中原文明的脈搏,感受東亞大陸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的恢宏壯麗。歷史的大故事裡也夾敘著考古的小故事,讓我們體會到考古工作的艱辛和迷人,對考古人不忘初心、篳路藍縷的精神多一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