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婚紗?女孩們不必太執著

白色婚紗?女孩們不必太執著

一件粉紅色的婚紗就讓網友們炸開了鍋。/影片截圖

21世紀的網際網路無奇不有。這不,幾天前,一件粉紅色的婚紗就讓網友們炸開了鍋。

山東棗莊的一位新娘,在婚禮上穿了自己設計的粉色婚紗。誰知,婚禮影片被傳到網上以後,不少網友就激動地對女孩評頭論足:“為什麼不穿白色婚紗?”“二婚才穿粉色嫁衣。”

有些人還搬出那套老掉牙的話術:“白色才能象徵純潔和忠貞!”

且不說網友是不是管得太寬,就拿中國傳統來說,嫁衣的顏色在不同朝代都會有所變化,從秦漢到隋唐,婚服的色彩大多采用“玄纁制度”(纁:淺紅),即青黑色和淺紅色為主,到了宋朝,“紅男綠女”才是婚服的主流。

白色婚紗?女孩們不必太執著

宋朝,“紅男綠女”才是婚服的主流。/ 《知否》劇照

論西方傳統,白色婚紗的“正統地位”也不過100多年,怎麼都不至於讓“白色婚服”一家獨大。

其實,白色婚紗所代表的“純潔”含義,是一種屬於現代的迷思。兩個世紀前,白色婚服之所以會從貴族中出圈,並非是因為什麼“顏色暗語”,而是因為“炫富”。

雖說早在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前27年),就有新娘會在婚禮上穿白色的長袍,但在羅馬帝國衰落之後,白色婚服也跟著一起淡出視野了。

從中世紀到19世紀的歐洲,新娘的著裝並沒有統一的顏色和款式。大部分的新娘在出嫁時,只會把家裡最好的裙子拿出來穿。

白色婚紗?女孩們不必太執著

大部分的新娘在出嫁時,只會把家裡最好的裙子拿出來穿。/揚·範·艾克,《阿諾菲尼的婚禮》

即使像朱麗葉這樣出身大家族的有錢小姐,在婚禮上也沒有“定製婚紗”可言,而是從現有的衣服裡挑挑揀揀,選出一件最像樣的來穿。《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寫到,朱麗葉請求家中的僕人為她挑選禮服:“奶媽,請你陪我到我的房間裡去,幫我揀點衣飾,看有哪幾件可以在明天穿戴。”

直到18—19世紀,白色婚服才開始在貴族圈回潮,然而,普通女孩無緣這波時尚。

為什麼呢?因為白色衣服太難洗了。英國最大的設計博物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的時裝館館長艾德維納·艾爾曼(Edwina Ehrman)曾經指出:“在那個洗衣要靠洗衣板艱難手搓的時代,一件白色衣服幾乎不可能完全洗淨。”因此,對於平民女孩來說,這種一生只能穿一次的婚紗,價效比實在太低了。

白色婚紗?女孩們不必太執著

直到18—19世紀,白色婚服才開始在貴族圈回潮。/《公爵夫人》劇照

而很長時間裡,白色都是一種獨屬於貴族的顏色,象徵地位與身份。如果一位女性身著白色長裙,這通常意味著她不用幹活,家裡有一群僕人為她打理家務。

19世紀,歐洲的中產階級群體進一步擴大,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意外成了白色婚紗的“帶貨”第一人。

1840年,在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的世紀婚禮上,她穿了一條空前華麗的“白色婚紗”——該禮服由白色的綢緞製作而成,拖尾長達18英尺,配上白色的頭紗、手套,讓無數女孩為之心動。

在媒體的報道下,女王的白色婚紗,代表了新娘的“純潔”與“忠誠”,如此一來,年輕的新娘們紛紛效仿。

白色婚紗?女孩們不必太執著

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意外成了白色婚紗的“帶貨”第一人。/Wiki commons

但到了20世紀初,白色婚紗又遇到了瓶頸期——為了能讓婚禮上的裙子“一衣多穿”,很多女孩選擇了黑色綢緞的禮服,不僅婚禮上能穿,葬禮上也能穿。

在二戰期間,新娘們就更不講究了,有什麼穿什麼,直接把軍裝拿來當婚服的女孩,也大有人在。

二戰結束以後,人們的經濟狀況逐漸變好,賣婚紗的廠商們還是決定,婚紗這東西絕對不能“實用”,要不然,他們的東西可就不好賣了。為了與其他場合的禮服區別開來,業界達成共識,還是要讓這條裙子迴歸白色。

不過,所謂“傳統”,從來都是用來打破的。無論是演員安妮·海瑟薇還是模特蒂塔·萬提斯,她們早已不屑於在婚禮上穿白色禮服了,而著名華裔設計師王薇薇(Vera Wang)的婚紗設計,可以很暗黑,也可以很夢幻。

白色婚紗?女孩們不必太執著

模特蒂塔·萬提斯在婚禮上的紫色禮服。/影片截圖

所以,粉色婚紗又何妨?

——“女孩們,穿自己的婚紗,讓別人說去吧。”

參考資料:

看歷史 | 白色婚紗非正統:黑色、紅色更具歷史淵源

BBC文化 | 白色結婚禮服的前世今生

The Ohio State NEWS | Why do brides wear 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