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唐代詩人們

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文|

林兩蔭

圖|

網路

正文共:3909 字 9 圖 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

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編撰於清康熙朝的《全唐詩》,一共收錄48900餘首詩,詩人數量2200多人。不過這兩個數目並不準確,即使我們現代學者以及海外漢學研究專家的統計數量,把《全唐詩》中的詩人和作品的數量具體到個位數:

49403首,1555句,2873人

這樣的數字就是準確的嗎?

不一定的哦

,而應該是更多的數量。只是更多的人和作品被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罷了。這就是孔融嘲諷曹操的“

以今度之,想當然爾

”。只需要看看

我們這個時代有多少人風光無兩,同時又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世人所知

,就可以啦。

這麼多的詩人,這麼多的作品,寫到植物的有多少呢?也很多!現在科技如此發達,要做文獻檢索彙總的難度(這就是大資料?),比古人輕鬆太多。按照

潘富俊

先生的統計,《全唐詩》詩中寫到的植物種類,

一共有379種

(全世界目前有植物近35萬種植物,我國有3萬種左右)。然後,唐代詩人寫到最多的植物,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詩人都有寫到的植物,是

柳樹、竹子、菊花和松柏

。近5萬首唐詩中,寫到柳樹的詩,有3463首。

好,那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些歷史上有記載的唐代詩人們(大詩人和小詩人),

他們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在自己的詩中寫到植物呢

?高興的時候、悲傷的時候?或者在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還是在漂泊他鄉、葉落歸根之時?等等。同時,在回答上面問題的過程中,可能還會涉及到古今植物的

同名異物、同物異名

等等問題。咱們開始吧。

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一、大家都寫了,我不寫也不合適呀

這種情況類似於

從眾心理

,但又不全是。從眾心理直白來說,就是

隨大流

。它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情況。別人都這樣做了,我不做不合適的呀,這就是被動的從眾心理,是迫於群體的引導和壓力的反應。另一種情況,則是主動的。因為某種情勢,主動去做和大家都在做的事情,這種情況不是受迫的,而是自發甚至近似於諂媚、阿諛奉承的。

這種例子很多。翻開《全唐詩》,我們會讀到非常多的內容是“

應制詩

”、“

奉和詩

”,意思是說,當朝皇帝寫好一首詩或者去哪裡遊玩心情很好了,底下的大臣們,趕緊都來寫一首詩表達一下心意吧。不寫不行呀,不寫別人會怎麼看我,皇帝會怎麼看我?所以得寫。這類詩幾乎都是在拍馬屁,沒有什麼文學審美可言的。

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比如寫

柳樹

。唐朝皇帝在大明宮擺宴,酒足飯飽之餘,皇帝就說,眾位愛卿,大家來寫詩活躍一下氣氛吧,這時候大家就都開始寫了。趙彥昭就寫,

垂軒弱柳萬條新

。意思是說,春天來啦,園子裡的柳樹都長出小嫩芽來啦;劉憲說,

柳色梅芳何處所,風前雪裡覓芳菲

。春天在哪裡呢?春天在咱們的眼睛裡、鼻子裡呀,不信你看雖然天氣還有些冷,但是柳樹的嫩芽、梅花的芳香到處都是呀。

再如寫

柏樹

。元旦的時候,皇帝賞賜給大臣們幾片柏樹葉。這時候大家也得寫詩表示感謝。還是那個趙彥昭,他說,

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

。另一個大臣說,

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

。大家看,是不是換湯不換藥?千歲葉和柏葉壽,意思一樣,說的是松柏這類的植物,是壽命很長的植物。長壽,正好用來獻給皇帝,所以說是“萬年杯”、“萬年歡”,希望皇帝能和柏樹那樣,萬歲萬萬歲。

哪有什麼萬歲萬萬歲呀,是吧,這就是在拍馬屁。這時候出現在詩人作品裡的植物,只是一種道具,不是活的植物。

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二、活的植物給人什麼感受呢?

至少包括四個方面:看到的(視覺)、聞到的(嗅覺)、聽到的(聽覺)、碰到的(觸覺)。

看到的情況也很多。看到植株的,比如看到一架葡萄,就寫“

葡萄長帶一邊垂

”(李端)、“葡萄百丈蔓初縈”(沈佺期),這是在說葡萄的藤蔓,很大很長;看到果實的,還以葡萄為例。葡萄的果實顏色,紫紅紫紅的,一眼就被吸引了,就寫“

筐封紫葡萄

”(姚合)、“

柿紅蒲萄紫

”(韓愈)。看到花開的,花開好美啊。比如桃花,桃花是粉紅色的,和姑娘的臉蛋一樣哦,這就是“

人面桃花相映紅

”(崔護);寫木槿,木槿的花以紅、粉、紫為主,所以是“

槿豔繁花滿樹紅

”(李紳),等等。這種情況,是植物給人的第一印象,直觀的,高大或者漂亮。

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嗅覺方面,還是以植物(花)的香味為主,雖然有的植物其實有很難聞的氣味。什麼植物的花有香味呢?很多。比如桂花,王昌齡說“

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

”;再如荷花,夏天的時候,孟浩然在涼亭裡睡大覺,一陣風吹過:啊好香啊!什麼香?荷花的香。這就是“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

上面孟浩然的那首詩,《夏日南亭懷辛大》,除了寫嗅覺方面的,還提到了聽覺。

竹露滴清響

,竹葉上的露水往下滴落的聲音,雖然微弱,但是詩人還是聽到了,滴答一聲,很清脆的。這是真的嗎?大家不要去懷疑它的真假,詩人作詩,有時候不跟你講事實擺道理的,那是一種心境、意境。

植物的觸覺方面,或者你去摸它,或者你不小心就觸碰到了它,比如

含羞草

。含羞草原產於南美熱帶地區,唐代的時候估計還未傳入我國(待考證)。含羞草的特性,大家都清楚,我們輕輕一觸碰它,它就會含羞似的把葉子合起來。唐太宗李世民,在《全唐詩》裡也留下了不少詩,其中一首,寫他在秋天的某個早晨遇到的情況: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點叢。

袍輕低草露,蓋側舞松風

。這四句,全是實寫。衣服上有荷花的影子,花叢裡菊花開的正好;袍子碰到了草上的露珠,還有陣陣松風吹過。

此外,植物的食用和藥用是也是很大的主題,唐代詩人多有涉及,篇幅的關係這裡且按下不表,將來有機會另寫一篇再詳細來討論。

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三、和個人命運密切相關的植物

這一點和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密切相關。從《楚辭》、《離騷》開始,植物在文學作品中的出現就不僅僅是植物學方面的範疇,而是人們藉以抒發內心情緒,表現個人意志的一種象徵。例子可以舉出很多,蘭(澤蘭)、棘(酸棗)、梧(梧桐)等等。在之後千百年的文學作品裡,某類植物代表著什麼,某種草、某種花背後有什麼文化寓意,內容是極為豐富的。

比如

梅、蘭、菊、竹、蓮、松、柏

等等,如果我們在唐詩中看到這些和它們有關的詩句,要注意,詩人們往往是有所比喻的,文學的專業術語叫作“

比興

”。比興是一種寫作技巧,也可以說它是思維慣性。詩人們在觸景生情之後,就借用這些植物來說事。如寫松柏,松柏是兩種植物,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四季常青,耐寒,它代表的是一種堅貞不屈的品格、高潔的情操,唐詩如“

雪後始知松柏操

”(慧忠)、“

堅貞諭松柏

”(元稹)等,就是寫松柏所代表的品格,而非植物本身。再如寫菊花。菊花有多重寓意。第一,菊花是秋天開的,其他花都凋謝了它才開花,所以它是生命頑強、高風亮節的象徵,如杜甫詩“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韋應物詩“

霜露悴百草,時菊獨妍華

”;第二,陶淵明是個隱士,他特別喜歡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後世大部分文人的理想,所以就出現了常把菊花和隱士並列,菊,花之隱逸者也,借用菊花來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如盧照鄰詩“

南澗泉初冽,東籬菊正芳

”,白居易詩“

愛菊高人吟逸韻

”等等例子非常多。

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另一方面,是借用植物的特徵或生長習性來說自己的生活遭遇、理想抱負的,還有說世事變遷的。有一種植物,叫蓬草,唐詩中很常見。它對應現在的植物大概是

小蓬草

(拉丁學名Conyza canadensis)、

飛蓬

(拉丁學名Erigeron acris)這一類的植物。這類植物的特徵,就是隨風飄蕩,四海為家。在詩人們看來,這和自己的命運是多麼相似啊,自己馬不停蹄的四處奔波,孤獨無依。如李白給一個遠行的朋友寫詩,就說“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咱們就此分別,以後就像蓬草那樣孤零零的了;再如杜甫寫,

多少殘生事,飄零似轉蓬

。這就是杜甫一生的寫照,他像蓬草那樣,一輩子東奔西跑,沒個落腳安身的地方。杜甫也真是可憐,在他的詩歌裡面,提到“蓬草”這種植物的詩,我粗略統計了一下,至少有20首!飄蓬啊,轉蓬啊,走蓬啊,都是這樣的詞。真是讓人心酸。

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四、其他情況及結束的話

除了以上主要的幾種情況之外,唐代詩人們還會在什麼時候寫到植物呢?其實咱們多想一下大概也能猜到。比如,

閒得慌的時候

。人閒,怎麼樣?人閒桂花落呀,只有像王維那樣悠閒自在的人,才會注意到桂花飄落了,松果掉下來啦(空山松子落)等等細微的瞬間和意境。一個大忙人,一個像杜甫那樣居無定所的人,他能寫這樣的詩嗎?不能夠。飯都吃不飽,房子車子都還沒買,沒有幾個人能有閒心去觀察植物,描寫植物。

再如,

看到奇花異草了

,也會寫,也會記錄一下。這也和我們現代人一樣。我們去外地旅遊,看到了以前沒見過的花啊,樹啊,好漂亮,

趕緊拍下來發一下朋友圈

,是吧。唐代詩人也一樣。唐代是一個開放的朝代,各種外國的新鮮事物不斷的傳入進來。詩人一看,好傢伙,新鮮,奇葩,得寫首詩記錄一下。比如唐代有一種花,叫

玉蕊花

,外來品種,數量稀少,非常珍貴,好多唐代的大詩人都寫到它:白居易詩“

唐昌玉蕊花,攀玩眾所爭

”,要想看一眼玉蕊花,大家熱情高漲就差動手打架了;劉禹錫詩“

玉女來看玉蕊花,異香先引七香車

”,這玉蕊花多好看呢?連天上的仙女都開著香車下來看了,能不好看嘛。玉蕊花現在還有嗎?非常遺憾,據說是沒了。失傳了。按照現代著名植物學家

吳徵鎰先生

的考證,這玉蕊花,可能是現在的

白檀

,拉丁學名Symplocos paniculata。開白色花,花有芳香。

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總結起來說,唐代詩人和我們大體上還是一樣的,都是普通人。看到花開很好看了會高興,聞到花香了很舒服,看到一棵高大的樹了也會讚歎,啊,好高啊,趕緊拍下來朋友圈……等等。在這種情緒的直接表達方面,古往今來是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這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都應該具備的。一個對花開無動於衷的人,多麼無趣呀,是不是?

此外,因為個人的生命遭際的不同,以及因為個人的理想抱負不同,在對待植物的態度方面,也就有了不同。某些植物綿延千年,被賦予了更多的寓意和象徵,被詩人更為重視,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

梅、蘭、菊、竹、松

等等植物,就比其他植物由著更為豐富的內涵。這就提醒我們,在閱讀唐詩等古典文學作品的時候,一方面要保有本真的生命體驗,另一方面還要觀照更深層次的文化傳統。

唐代詩人們在什麼時候會寫到植物?

20191112

主要參考資料:

《增訂註釋全唐詩》(陳貽焮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

《唐詩植物圖鑑》(潘富俊著/攝影,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葉嘉瑩說初盛唐詩》(葉嘉瑩著,中華書局 2015)

其他愛好者,暫時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