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批評的角度所看到的梵高的畫《樹根與樹幹》,批評的多樣性

從藝術批評的角度所看到的梵高的畫《樹根與樹幹》,批評的多樣性

梵高《樹根與樹幹》1890

藝術批評的複雜度在於它的角度是多樣的,以至於一個藝術批評家只能從他擅長的角度來看待某一個藝術問題。藝術作品,一件人類高度心智執行下所產生出的事物,它本身就具有了抽象與具象相互滲透的各種可能性。

不管你承認與否,在你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現代藝術批評家之前,你我都必然經歷過關於具象經驗的體察與考驗。也就是說,無論你後來對於抽象事物及其概念如何善於表達及理解,我們最初的路徑必然由我們呱呱落地睜開眼睛時第一眼所看到的光及其涵蓋下的具象事物開始。

我們很難從思緒的角度去回想我們睜開第一眼時所看到的世界對於我們思維的衝擊強度,因為我們那時的思維潔白得像一張白紙。如今讓我們回憶那張白紙在遇到具象世界時的第一體驗對於我們當下而言除了茫然之外便是茫然。

在梵高的這幅《樹根與樹幹》中,即便我們有了標題作為我們思考的輔助,我們對於畫面構圖的識別從某種程度上是困難的。以至於我們說是色彩的對比開啟了我們的思路而非線條與構圖。因為在這個畫面中,構圖某種程度上是凌亂的,在構圖及線條凌亂的過程中,色彩被突出了,它忽然具有了穩定畫面的神奇般的作用。

藍黃、紅綠適宜的對比逐漸穩定住了我們一開始些許慌亂的思緒,慢慢地我們分清了主次的關係,樹根與樹幹在我們逐步前進的思緒中浮現。這裡我們不說美,抑或說不探討美。藝術與美的關係是多種多樣的。正如杜尚所表達的,藝術除了美之外,它還讓我們注意到尋常被我們所忽視的東西,比如這裡梵高所給我們描述的我們很少會放心思於其上的樹根與樹幹,而這也正是現代藝術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別的批評家那裡,我看到了別樣的對於這幅繪畫的思考。《樹根與樹幹》創作於1890年夏天,那是梵高生命的最後幾個星期。那位批評家是這樣來看待樹根與樹幹的。

表面上看,這幅畫是從田鼠的視角看到的佈滿癭瘤的植物、長滿樹癤的枝幹以及令人窒息的綠色,這種狂躁的構圖不啻視覺層面的幽閉症,它將我們禁錮起來,使我們無法看到整個地貌。無論在物理空間上還是心理層面上,我們都無法獲得解脫,這不僅僅是由於這些根莖(有些看起來彷彿動物的爪子,有些像骨骸,還有些則像是金屬或者機械)被放大到嚇人的程度,而被縮小處理的樹木則困於其中。一切事物都是上下顛倒,遠近不分。我們所注視的,實際上是精心設計的迷失,是畫家那高度壓抑的神經,迸穿了物理的空間。

關於這幅畫,創作時所需要的不僅是梵高高度的心智,更是他追逐藝術多年以來思緒上一種精神爆發式的反映,也在某種程度上,從這幅畫裡我們彷彿看到了後來的那幅《麥田裡飛過的群鴉》的樣子,二者在精神層面上的厚度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