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好人,不是壞人,卻是個有良心的人

01

高中時,我最喜歡的就是歷史課。

別人覺得枯燥的年份和歷史事件,我卻覺得非常享受。那感覺就好像是透過一頁頁歷史書,和古人來了一次無聲邂逅,近距離看到那個時代發生的一切,想想就激動的不行。

在我看來,歷史是很有意思的,學歷史是很快樂的。

但工作後,因為忙碌,因為對古文的望而生畏,就沒怎麼正經看過歷史書了,糾結痛苦半天,最後還是讀散文小說去了。

無意中看了一本明史,確切說是七本,因為是電子書,就一鼓作氣讀完了,跟中毒一樣。

答案可能大家已經猜到了,就是那本曾經很流行,現在依然很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兒》。

02

《明朝那些事兒》,明代通史著作,作者當年明月,聽名字就文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臨江仙》北宋 晏幾道

名字文藝,不過人長得不是很文藝。

開始我以為會是個長得瘦瘦高高的、帶點憂愁的文藝中青年,結果發現是一個比較敦實的大漢。確實如他所說,扔進人堆裡就找不到了。

《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好人,不是壞人,卻是個有良心的人

不顯山不漏水,貌不驚人,他卻用一種新的形式為我們演繹了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先看看大家對他的評價吧。

記錄歷史通常是史記、教科書、戲說三種方式。當年明月在歷史和小說、正史和戲說、歷史學術和影視歷史劇的結合上找準融合點,以白話歷史、好看歷史的理念,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以鮮活的寫法,用流行文學元素和小說筆法,加入對人物的心理分析、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一些評價,吸納了敘議結合、伏筆照應、鋪墊懸念等多種手法,並穿插了很多幽默,有時還運用了一些無厘頭的語言,以及流行歌曲的歌詞,將歷史還原得清晰深刻、豐滿圓潤,做到真正的“好看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到底多火我就不說了,大家隨便搜搜就能看出來了。

我自己總結(結合前人經驗)了幾點為啥當年明月同學的這套書這麼火:

第一,

好看、雅俗共賞

非常通俗易懂,一掃史書陽春白雪、高不可攀的嚇人形象,從那遙遠的神壇上,走向大地,走入了普羅大眾的心中。

第二個,寫作筆法

幽默

我經常看著看著就忍不住要笑出來,真是非常佩服作者的腦洞。緊跟時代、中英結合,好像鑽進了讀者心裡一樣,怎麼逗怎麼來。

誠如當年明月說的,歷史其實是冰冷殘酷的,但是他是個有幽默感的人,他儘量用輕鬆詼諧的語氣,為我們娓娓道來那些歷史大事件。

那些金戈鐵馬、朝代更替、爾虞我詐,隻言片語,談笑間已躍然紙上。

第三個,

以史料為基礎,沒太跑偏。

雖然當年明月同學不是歷史專業出身,可是鑽研的精神非常可嘉,寫這套書也參考了很多明史資料。所以,我們看到的這套書裡,講的故事基本都是有出處的,不是隨便忽悠的。

雖然很多人評價他是草根說歷史,可是他的專業水平並不“草根”。很多人喜歡明朝那些事兒,也是看中作品的高水準吧。

《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好人,不是壞人,卻是個有良心的人

第四,人物形象立體生動。

真的,很生動。原來呆板的人物形象,讓他一寫,活了。就好比從紙面2。0一下子躍遷到了立體3。0,功力非常深厚。

第五,

當年明月同學在寫作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昇華

他筆下的明代史,並不是簡單對歷史書籍的通俗化翻譯,裡面有他自己,也有他的感情、思考、總結、昇華。

他怒罵奸佞小人,也諷刺入侵者、為忠良的離去扼腕嘆息、為崇禎的無奈心疼、為小人物的勇氣喝彩。

這裡不僅有冷冰冰的歷史,還有一顆火熱的心。

03

原來,我對明朝真的沒什麼特殊印象。

除了知道開國皇帝是朱元璋、小四朱棣奪了侄子的權、四大名著其中三本是在明代寫的,還有崇禎皇帝在歪脖子樹上吊那段,其餘的都很模糊。

沒關係,明白人總是有的。

當年明月同學用他的生花妙筆,帶領我們來了一次明朝N日遊。游完了,所有人都意猶未盡。這個導遊真的相當不錯。

據說當年明月寫明史,是覺得“明史的人物很有意思。他們都是很特立獨行的人,好壞都到了極點。”這個切入點我喜歡。

結果也誠如他說的,他重現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性格特點呈現的非常充分。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不是也會這樣,反正我小時候看電視劇,總是會把人分成兩派:好人和壞人。

比如《三國演義》裡,劉備就是好人,曹操就是壞人。

所以劉備做的一切都是對的,曹操做的一切都是錯的,尤其是他那句“寧我負人,休人負我”,還有殺華佗的“光輝事蹟”,都讓他“奸雄”的形象更加突出,就連京劇裡也給他分配了個白臉(戲曲臉譜有講究,紅色表示忠義、黑色表示正直、白色表示奸詐、黃色表示果敢、無色表示仁愛)。

《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好人,不是壞人,卻是個有良心的人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評價任何歷史人物,簡單地說他是好人或者壞蛋,都是不正確的,評價曹操也是如此。

首先,曹操很擅長打仗。在他指揮的官渡之戰中,他曾以1萬人馬,打敗了10萬敵人。

其次,曹操治理國家有很好的辦法。他不僅愛惜人才,而且重視土地制度、糧食問題。

然後,曹操還是一個文學家。至今,他的《觀滄海》等作品還是世人傳誦的佳作。

很多電視劇裡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容易陷入這種“非黑即白”的對立面。

女主角一般都深受磨難、惹人憐惜而又堅強(延禧攻略是例外),男主角高大帥氣,一般多金。女二號必然是死女人、壞女人,做出許多壞事,恨得人牙癢癢。男二號一般痴情女一號,性格一般是暖男型。

我以前就一直納悶,難道男主和女主就沒什麼邪惡的思想嗎?人性都是有弱點的,都是有劣根性的,而主角形象正面的有點假了,太不真實了。

《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好人,不是壞人,卻是個有良心的人

長大後,我變成了一個懷疑論者,腦子裡總是有點陰謀論的猜測。我開始意識到人的複雜性,一個人不會絕對好,也不會絕對壞,只是好壞的比例不同罷了。

當年明月在書中重現的很多人物形象,基本都顛覆了我們以前的認知。因為以前只看到黑或白,好或壞,現在又看到了光明背後的黑暗面,也看到了黑暗中的那一絲閃光點。

比如張居正,說起他,我們一般會想到他經濟上推行的“一條鞭法”和政治上的考成法,說他是偉大的改革家,但是作為當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廷首輔,他就沒有見不得光的缺點嗎?先看看作者給他的評價吧:

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

這才是真正的張居正,完整的張居正,“不是好人,不是壞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好人,不是壞人,卻是個有良心的人

比如抗倭英雄戚繼光,我們都聽說他的戚家軍的勇猛善戰,可是否知道他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呢?

他大搞個人英雄主義,喜歡顯擺自己,而且很會處關係,為了討好張居正,每次贈送禮物都價值不菲,賬目也有不清楚的地方。總之有些小毛病。

當然,這些瑕疵都不能影響他的抗倭光輝形象,只是以此指出人總是有陰暗面的。

類似的例子很多,我讀起來感覺太過癮了。這才是一個真實 、有血有肉的人啊,有七情六慾,會犯錯誤,也有點小毛病,但不影響個人形象,反而讓這個人更加生動了:我不是純粹的好人,我也會犯錯誤,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04

當然,除了以上寫的,書裡還有很多的閃光點。

比如,充沛的感情,我讀到楊漣去世、讀到崇禎那麼努力地支撐一個破碎的國家,讀到那些不知名的小人物,為了一個理想、為了道義,慷慨赴死,我的眼淚都止不住留下來。

在我們看來是那麼虛無縹緲的東西,可是他們卻堅持著、追尋著,從不放棄。

比如吵吵嚷嚷的言官,讓我們見識到了明朝的民主,以及文字對一個人的巨大破壞力。如果以前告訴我,一封奏摺,幾句口水都能毀了一個人,打死我也不會信的,這大概才是真正的人言可畏啊。

《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好人,不是壞人,卻是個有良心的人

雖然有人說當年明月是有意塑造一個“強明”,但是無可否認,當時的明朝,雖然有諸多問題,可是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先進的火藥、大炮(清朝我們幹嘛去了),比如穩固的關寧錦州邊防線,以及士大夫身上的那種堅持的精神。

感謝當年明月為我們再現的這一部分明史,讓我們看到真實的明朝是什麼樣。

可能不完美,卻有血有肉,真實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