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後的建文帝——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八日,21歲的允炆繼承了皇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歷史上稱為建文帝。

靖難之役後的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棣統率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隊,開進了明朝國都南京的金川門,數以千計身披鐵甲、手執長矛計程車兵,簇擁在他的前後。

一時間,南京城裡戰馬嘶鳴,人聲嘈雜,矛戈相擊,刀光劍影。經過激烈的戰鬥,朱棣終於佔領了南京城。他隨即命令士兵團團包圍皇宮。

突然間,皇宮裡火勢熊熊,黑煙瀰漫。朱棣急忙緊催坐騎,派人飛速衝進皇宮,把守各門,不放任何人出入。

儘管經過認真細緻的搜查,建文帝還是下落不明。

靖難之役後的建文帝——朱允炆

那麼,建文帝到底到哪裡去了?他是被亂兵所殺?還是宮火自焚?對此,明代史書中記載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

當金川門失守的時候,建文帝在宮裡走來走去,連連嘆氣,很想自殺。翰林院編修程濟提醒:“不如出逃吧。”太監王鉞也跪在地上講:“當初太祖高帝(朱元璋)昇天時,曾留下一個匣子,囑咐遇到大難時開啟,現收藏在奉先殿左邊。”

群臣齊喊:“快取出來!”一會兒,王鉞拿出一個紅匣,四周用鐵液澆注,上面兩把鎖也都用鐵液封固。建文帝看見後放聲大哭,命令點火焚燒皇宮,皇后馬氏投火自盡。

程濟急忙砸開紅匣,見裡面有三張度牒,詳細寫明從何處可以出宮,還有白銀十錠,以及僧衣僧帽剃刀等物。

程濟迅速為建文帝削髮換裝,並挑選九人隨建文帝從地道逃出。以後,建文帝經常身穿僧衣,來往於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的深山古寺之中。

靖難之役後的建文帝——朱允炆

英宗正統五年(1440),建文帝在外已經流浪了三十九個年頭,年紀的增大和身體的虛弱,常常使他追思往事,越發懷念他的祖父,很想死後埋在孝陵的旁邊。

於是,便向廣西思恩州知州講明瞭自己的真實身份。州官大驚失色,立刻派人將他送往北京。明英宗為辨明真假,讓當年侍奉過建文帝的老太監吳亮出來鑑別。

建文帝看著吳亮問:“你不是吳亮嗎?”吳亮搖頭。建文帝又說:“我記得有一次在御便殿進膳,由你尚食。我正吃子鵝,一片肉掉在地上,你手拿酒壺,學狗的樣子,把那片肉舔著吃了。你難道不記得這件事了嗎?”

吳亮聽了,跪在地上哭了起來。

靖難之役後的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的左腳趾上有顆黑痣,吳亮驗過屬實,又捧著建文帝的腳哭了一場。後來,建文帝被迎入西內居住,宮中人都叫他老佛爺,直到他老死後,被埋在西山。

上述記載,反映了人們對建文帝殉國的同情,對燕王朱棣奪位的不滿。

實際上,當皇宮起火的時候,皇后躍入了熊熊的烈火中,八天以後,她的屍骨被當成建文帝的屍骨而秘密埋葬。建文帝呢?他確實逃出了皇宮,並且再也沒有回來,最後也不知死在何處,清朝乾隆元年(1736),建文帝被追諡為恭閔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