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榨菜銷量上升,消費升級還是降級?背後真相更值得深思!

今年以來,消費降級的焦慮,一直在蔓延,在關於消費降級的聲音多了以後,就有人出來說,消費並沒有降級,於是,演變成了“消費降級還是升級”的討論了。

而近一段時間來,各大央媒也加入討論之中,央媒的聲音,大家也都聽到了,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消費降級”的說法是失之偏頗的。

那麼,到底是升級還是降級呢?

泡麵榨菜銷量上升,消費升級還是降級?背後真相更值得深思!

一、到底怎樣才算消費升級或降級?

人們天天在說消費降級,可能更多的理解是,因為房價的上漲,或者物價的飆升,生活成本不斷提高,而收入增加的速度又比較慢,這就使得原本的高消費,變得不太可能,只能低消費了,通俗的理解,就是,過去每天在大酒店吃吃喝喝,如今,只能吃方便滿就榨菜了!

然而,這就代表著消費降級麼?

消費降級目前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但消費升級在經濟學中有嚴謹定義:消費升級一般指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

用通俗的話說,消費升級的意思是,消費生態從有形物質品轉向無形服務品、從注重量的滿足朝著追求質的提升這一方向切換。

既然降級與升級的含義是相對的,那麼,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降級和層次降低,這裡有兩個標準:

第一個,消費生態是否從無形服務品轉向有形物質品;

第二個,是否從追求品質向注重量的滿足切換。

這裡的兩條,都是與消費升級相反的。

說的通俗點,在日常消費中,從過去主要追求服務類消費,轉為主要消費有形物品,過去買東西注重質量,而現在注重數量,這就是消費降級了。

泡麵榨菜銷量上升,消費升級還是降級?背後真相更值得深思!

二、那麼到底消費有沒有降級?

從當前的媒體討論和報道來看,說降級的大多是民間的聲音,而說升級的主要來自於官方媒體。

說降級的,也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比如,在拼多多火爆的時候,山寨貨大賣,讓人們覺得,怎麼突然一下子這些山寨貨就有了市場,這就是消費降級的表現。再加上,上半年上市公司報表出來後,人們驚奇的發現,泡麵和榨菜的銷量大幅度上升,這給大家一個很直觀的印象,是不是很多人都只能吃泡麵和榨菜了,於是,大家驚呼,消費降級來了……

然而,真實的情況到底如何?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萬元,城鎮、農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2。4萬元和1。1萬元。在居民消費支出中,依然是傳統消費佔據主導,食品、居住類消費佔比分別在30%、20%左右,交通通訊消費佔比也超過10%,加上服裝類和日用品類,傳統消費佔比約為78%,而以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為代表的新興消費,佔比僅在20%左右。這說明,當前,我們老百姓的消費中,有形物品的消費依然占主導地位。

那麼,這些年來,居民在無形服務品上的消費情況如何呢?

服務類消費,主要有文化、旅遊、養老、家政等,據文化和旅遊部的資料,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了11。4%,旅遊收入2。45萬億元,增長12。5%;全國電影票房320。3億元,觀影人次達到9。01億,分別增長17。8%和15。3%。

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支出增長了39。3%,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銷售同比增長了9。7%。

包括旅遊、文化、體育、養老、家政等在內的服務消費已經佔到了國內居民消費支出比重的40%以上。

從這一點看,消費並沒有降級。

再來看第二個方面,是不是大家的消費,從關注質向量轉移呢?這個其實不是太好判斷,很多人拿拼多多來做例證,因為拼多多上的商品大多隻能滿足量的需求,卻不能說滿足“質”的要求。其實也不完全如此,因為品多多的主要使用者其實是農村市場,即便使用者群廣泛,拼多多隻不過是在網際網路上直觀的反應了廣大農村市場的消費狀態而已。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1至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而這一數字去年一直保持在10%以上。從單月資料來看,今年前7個月,僅3月份消費增速仍保持兩位數,5月份消費增速一度降至15年來新低的8。5%。

雖然總體速度都在下降,但實際上,一些高階消費品的增速還是比低端產品高。

從這一點上看,總體來說,消費也沒有降級。

三、泡麵榨菜銷量上升,背後隱藏了哪些真相?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消費沒有降級。當然,上面的分析,也不能得出“泡麵榨菜銷量上升,不代表消費降級”這樣的結論。但是,社會經濟在發展,泡麵和榨菜這種曾經被人們列為“垃圾食品”的東西,卻銷量暴增,這背後一定會有某些特定的原因。

首先,為何人們從泡麵和榨菜的銷量上,能想到消費降級?

這裡,我們也應該清楚的看到,關於消費降級的討論,並不是源自於泡麵和榨菜,而在之前就有了,但是泡麵和榨菜似乎又引起了新一輪的關注點。

追尋背後的原因,並不是人們對消費降級的關心,而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焦慮。廣大年輕人,在說到消費降級的時候,往往都會說到,因為高房價吸附了年輕人的消費力,其實就是將攻擊方向轉向了高房價,然而,高房價也不是焦慮的全部。

對於廣大個體來說,房貸過重、租不起房、看不起病、養不起老、工作壓力大,這些都是焦慮的方面;而對於社會層面來說,物價飛漲,並且遠比工資漲得快,社會保障不足,社會資源分佈不均衡,權利不受制約導致的不公,各方面的因素,都使得整體焦慮感,變得極為普遍。

而在不斷增長的焦慮情緒面前,泡麵和榨菜,成了一個燃爆點。

其次,泡麵榨菜銷量上升背後隱藏的真相。

在知乎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消費降級三駕馬車泡麵、榨菜、低端白酒是焦慮之下的譁眾取寵」這樣的說法是否經得起推敲?

文章透過對各類消費大資料的分析,對泡麵、榨菜、低端白酒所代表的標籤進行了歸類。

作者提到了一本書,該書作者用 Google 搜尋資料,去看哪一些關鍵詞的搜尋和失業率的相關性最大,結果有兩個單詞的預測性非常高。第一個單詞是「Slutload」,一個黃色網站。第二個單詞是「Spider Solitaire」,經典遊戲,蜘蛛紙牌。

經過分析,作者得出了以下結論:

1、關於房價與消費升級的關係。房價上漲與消費增長率有關係,當房價上漲,消費增長率會下降,但這一現象,在房價與收入比達到23-25倍的時候,就出現拐點,這個時候房價繼續上漲,消費增長率反而上升。

通俗點說,在房價上漲初期,確實存在房價上升,越節衣縮食的現象。但在房價上漲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就開始放飛自我,大吃大喝了。

2、作者分析了泡麵的銷量,得出一個結論,泡麵銷量的增加與“低端消費人口”的增加沒有直接關係,從 2016 年到 2018 年,消費在城市之間的平衡度基本沒有變化。如果從最低消費的城市開始計算,2016 年,消費量最少的 200 個地區佔泡麵消費總量的 10%,而 2018 年,也僅僅是提高到 13%。

3、透過分析京東泡麵銷量的增長趨勢的同時,上海大眾點評的訂餐數量在不斷下降,且價格也呈下降趨勢,從 2017 年的每人 160 元甚至更高,到現在穩定在 150 以下,甚至向下突破 140。

還有另外一個數據顯示,上海人在外面吃飯也越來越便宜了。當然,這種便宜,不是因為價格下降。

根據資料分析,從 2017 年 4 月到 2018 年 8 月,中低檔餐廳(人均 100 元以下)的比例顯著提升,從每個月佔點評數量的 27。5%,上升到 43。7%。

中檔和中高檔餐廳的比例顯著下降,從每個月佔點評數量的 60%,到現在的 45%。

人均 300 到 1000 元的餐廳比例從一頭一尾看基本沒變,但從 2017 年下半年(平均每個月 17%)到現在穩定在 10%左右,也經歷了一個比較大的下降。

在 2017 年 4 月,上海人若是要下館子,有 73%去了人均 100 以上的餐廳。現在這個比例只剩 56%。

作者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個結構性的變化,和泡麵的銷售量整體上升的事實放在一起,其實正是呈現出了一副高階餐飲被低端餐飲替代,被泡麵替代的圖景。

作者提出,泡麵的特性

也不僅僅是「廉價」,更有「獨處時間多」、「就餐時間不合適」這兩大標籤。基於此,

作者在這個結論時候,提出了一個大量的猜測,上面這個資料背後的原因,在於商務活動量縮小。作者分析了機場客流和高鐵人流,以及商務PMI數字,都很好的證明了這個結論的真實性。

「獨處」、「在家時間更長」,都是這些商品的標籤,而結合點評資料中發現的高階餐飲被替代的現象,我們猜測,

商務活動量的減少

,是其背後的原因。而航班資料和商務活動 PMI 資料的佐證,更加強了這個猜測的可信度。

換句話說,他可能既不能代表消費升級,也不能代表消費降級,而只是像「蜘蛛紙牌」和美國失業率的關係一樣,從側面呈現了這個冬天的寒冷程度。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