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張文海:工雀

文/張文海

朋友微信發來一組杜鵑鳴唱的生態影片,一下把大自然拉到我面前,讓人有近山識鳥音的愉快!

杜鵑有幾種,鳴聲聽起來好象都在催工,所以成都平原農村,把它們統稱為催工雀。

四聲杜鵑,形體比畫眉稍大,頭部灰色,背部褐色,腹部有黑白相間條紋,翅長尾長。由於它的鳴聲聽起來是“麼姑(兒)包腳”,所以俗稱“麼姑(兒)包腳”。也有人聽起來是“快收快割”。因杜鵑的鳴聲只在夏收雙搶時節響起,這時既要收割田裡的麥子、油菜籽,又要趕在小滿前把秧苗栽下去,否則過了節令,稻子會產生白穗減產。

大杜鵑,灰色,形體像斑鳩。由於它的鳴聲為“布穀、布穀”,所以俗稱布穀鳥。有首兒歌:“布穀布穀,那聲好象對人說,立夏已到,雨水已足,快快栽秧。”栽插季節,看來布穀鳥比農人還著急,從早到晚,不停地催人“布穀、布穀”!

鷹頭杜鵑,形體像燕子,但比燕子稍大,腹部淺紅,背部淺黑。因它的鳴聲聽起來是呼喚“貴貴陽”,所以俗稱“貴貴陽”。有一個關於貴貴陽的民間故事,說是有個後孃,叫兩個兒子到南山去種豆,她給親生小兒子的是可發芽的生豆子,給前娘大兒子的則是不能發芽的熟豆子。她對兩個兒子說,豆子出苗了,你們才能回來。兩兄弟拿著豆種出發了,哥拿的因是熟豆子,一路走一路吃,弟年幼無知,看見哥哥的豆子能吃、自己的不能吃,便和哥哥把豆種交換了。後來哥哥的豆子出苗了,他回了家,弟弟的豆子因永遠也不出苗,他回不了家,死在山間。這位後孃害人終害己,死後變成一隻怨鳥,每到夏收夏種時節,就四處呼喚她的兒子貴貴陽。人們一聽到貴貴陽的呼聲,農村就忙著雙搶了。

還有一種噪鵑,身黑如烏鴉而稍小於鴉,因鳴聲無特色,一直默默無聞。不過在雙搶鼓勁團隊中,它不會缺席。

杜鵑是農村人喜愛的鳥兒,可它們很膽小,我幼時在農村生活十多年,一直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直到看了影片,才知它們具體的模樣,真是小隱隱於野的林間隱士。

【徵稿啟事】

華西都市報“寬窄”副刊四川方言龍門陣《蓋碗茶》版面推出以來,得到省內外四川方言作者的大力支援。為讓《蓋碗茶》更加活色生香,方言故事層出不窮,我們向“有故事”的方言作者長期徵稿。有好的方言故事,有趣的方言傳說,都可以給我們投稿。字數不超過1200字。投稿信箱:730156805@qq。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