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好情緒,孩子才能平和理性

二年級

男孩的故事

本想冷靜地教育平平,

但由於媽媽情緒激動,

交談變成了批評和斥責,

成了媽媽單方面的情緒發洩。

平平在學校和同學扭打,平平媽媽下午得知後,心想,晚上回到家好好地和平平談談,不要著急,心平氣和地問問平平打架的原因,讓孩子認識到打架的壞處。

晚上回到家,平平的作業寫完了,可書桌上亂七八糟,沒有理好,媽媽就忍不住嘮叨兩句:“寫好作業,書桌自己收拾好,說過很多次了。”

平平拖拖拉拉收拾好一會兒,媽媽的心裡就有點不高興了,但是忍住沒有再說。

吃好飯,問起平平白天打架的事情,平平一會低頭看書,一會抬頭找玩具……

“平平,看著媽媽的眼睛!”媽媽聲音高了起來,“為什麼又打起來了?說過多少次了!”

平平嗓門也大起來,“我不知道!”

媽媽被激怒了,哇哇大喊一通,“耳朵呢?心呢?手管不住嗎?”反正媽媽厲聲問候了平平的各個身體器官還在不在原位,以及受不受控制……平平哭了起來,本想好好地談談心,可是變成了一場鬧劇。

媽媽冷靜了一會,發現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本想冷靜地教育平平,但由於情緒激動,交談變成了批評和斥責,成了媽媽單方面的情緒發洩。衝動!衝動!太沖動了!

也許正是因為自己不能很好地掌控情緒,平平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容易情緒失控,大喊大叫,成為一個不平和不理性的孩子。

平平媽媽又生氣又後悔。

父母千萬不能壓抑孩子的情緒,

經常受批評,

孩子的心理壓力也會過大,

對身體健康和心理發展不利。

媽媽要學會及時對自己的壞情緒叫停,千萬不要拿孩子出氣,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很不理性的示範。面對孩子犯了錯誤卻不配合,父母要先分析孩子隱瞞錯誤的原因,是怕受批評?還是怕沒面子?然後再對症下藥。

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家庭環境對他的影響尤其大。如果父母在家中保持和顏悅色、輕聲細語,孩子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只有掌控了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控自己的未來。但是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學會,父母應該先做好示範,再讓孩子透過學習和訓練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積極的心態。

孩子的壞情緒也需要釋放,我們要教給他們正確的辦法,不能罵人、打人、大孔大叫……

父母千萬不能壓抑孩子的情緒,經常受批評,孩子的心理壓力也會過大,對身體健康和心理發展都不利。我們幫助孩子宣洩不良情緒時,可以帶孩子多出門旅遊,親近大自然,看看花草樹木、名山大川,讓孩子開心起來。

也可以讓自己向自己傾訴,把憤怒、壓力和害怕都說出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有自控力,

能控制自己的壞情緒,

還有正確對待錯誤的態度和方法,

孩子才會陽光健康地長大。

在如何正確批評孩子方面,“媽媽在進步”提醒父母,當孩子做錯了,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不要針對孩子的人格,不要去翻舊賬,不要嚴厲呵斥,更不能吼叫與打罵。要告訴孩子,批評他是因為他做錯了,改正錯誤,父母一直愛著他。

面對犯錯誤的孩子,不能直接責備,更不要在沒弄清事情真相之前就懲罰他,而是需要心平氣和地引導他,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以及改正錯誤的方法。

批評孩子是為了引導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讓孩子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錯誤。

讓孩子有自控力,能控制自己的壞情緒,還有正確對待錯誤的態度和方法,孩子才會陽光健康地長大。

平平的故事還再繼續。如果您想一起探討兒童教育的問題,請關注“媽媽在進步”。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質是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只有媽媽做得好,孩子才會成長得優秀。

原創文章,教師、家長經驗實錄,分享兒童教育的經驗,關注媽媽自身成長。轉載請註明出處“媽媽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