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提議恢復土葬,稱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將人當垃圾處理

在古代,總是有人相信入土為安這四個字,只要死者最終沒回歸土地,大家就認為他的靈魂無法得到安息。隨著時代的發展,土葬逐漸成為了過去式,火葬變成了主流。畢竟比起土葬,火葬有著各種明顯的優勢,比如說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等等。不過關於安葬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有一位北大的教授,他就希望大家能再次接受土葬,這是為什麼呢?

北大教授提議恢復土葬,稱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將人當垃圾處理

吳飛出生於1973年,生在農民家庭裡的他,從小希望能透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向。沉迷於古典書籍中的他,思想和人格也受到了這些書籍潛移默化的影響。考上北大時,家裡人和鄉親們都很是高興,毫不誇張地說,他是在村裡人的歡呼聲中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由於小時候熱衷於古典書籍,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人文社會專業。

來到大學之後,看著圖書館裡數不清的書籍,吳飛覺得自己很是幸福,他一直渴望著自己有一天能肆意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現在他的夢想實現了。經過了長達幾年的學習之後,吳飛選擇去美國留學。身處異國他鄉的他,無時無刻不思念自己所熟悉的那片土地,隨著這種思念愈發濃烈,他發現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情更加深刻了。

北大教授提議恢復土葬,稱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將人當垃圾處理

學成歸來,吳飛成了母校的一名教授。工作之餘,他會專心研究一些宗教知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有人針對是否應該推廣土葬這個話題進行辯論。長期關注中國文化的他,頓時就充滿了興趣,於是他點開這個社交平臺,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吳飛看來,土葬應該被推廣,這其中有四個原因。

北大教授提議恢復土葬,稱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將人當垃圾處理

原因之一:土葬早就已經成為了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從遠古時期開始,人們就會把已經死去的同伴埋藏在土中,剛開始,他們只是為了保證同伴的屍體不會被野獸啃食。隨著時代的變遷,土葬的方法越來越多,步驟也逐漸繁瑣,慢慢地土葬就成為了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原因之二:中國境內的瘟疫並非是由土葬引發的。相比於火葬來說,土葬確實存在著極大的不穩定性。死者的屍體會在土壤中腐爛,從而產生許多的細菌。這些細菌如果傳播到活人身上,就會引發各種程度的疾病,甚至是瘟疫。但是在中國境內,沒有一次瘟疫的傳染源是泥土中的屍體,所以土葬不應該背上傳染瘟疫這個黑鍋。

原因之三:實行火葬並不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原本國內提倡火葬是因為有些人覺得火葬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讓更多的土地可以用來生產農作物。經過相關資料表明,就算把目前國內所有的墓地都用來種植農作物,能帶來的效益也是十分微弱的。

原因之四:吳飛認為火葬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他認為把死者進行焚燒就好像是在處理一個物品甚至是垃圾,這樣的行為是十分不尊重死者的。

鑑於上述四個原因,吳飛認為大家應該遵循老祖宗留下來的習慣,繼續實行土葬,只有這樣,才能讓死者的靈魂得到安息。如今,人們對於火葬和土葬都有著不同的看法,這種事情每個人都持有獨特的觀點,我們無法評論誰對誰錯,只能說自己更希望接受哪種看法罷了。不過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尊重死者的選擇,假如死者臨終之前選擇火葬或者是土葬,那家人就應該儘量滿足他的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