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說:哪有什麼活的透不透徹,我只是打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北京的清晨總是蒙著一層灰塵,但又熙熙攘攘充滿人情味兒。

養寵物的人,好像都起的特別早。老郭的寵物店拉開卷簾門沒多久,已經陸陸續續的來了不少客人,緊鄰大街,又是小區門口,得天獨厚的店鋪位置,常年送舊迎新不乏客源,時不時的就有客人走進店裡,或牽著或懷抱著大大小小的寵物,老郭作為老闆早就習以為常。

開這家寵物店的第六個年頭,他對自己的店在方圓幾里生意最紅火的經營狀態瞭然於胸,所以眉目間幾乎看不到那種專屬帝都人的焦慮。

1.

如果不是每週五都要去接上寄宿小學的女兒,誰都看不出,老郭是第一批即將步入中年的80後。

活得年輕是所有人對老郭的第一印象,他總是能跟那些愛玩的年輕人打成一片,跟誰都是瓷。

在大興這一片兒,老郭有兩個社交圈,一個是人,一個是寵物,甭管是在店裡,還是在周邊小區,幾乎所有寵物老郭都門清兒,隨便路上遇到哪一隻都能叫得上名字,寵物主人也自然都是熟人,平常一起遛遛狗嘮嘮家常,私下裡還偶爾聚一起吃吃喝喝。

接觸的多了大家慢慢發現,老郭跟一般的寵物店老闆真不一樣,他的身上少了些生意人的世俗氣,說起貓貓狗狗甚至寵物以外的其他動物,他總是滔滔不絕,講起相關知識來也是頭頭是道,大到品種起源,小到餵食馴養,活脫脫一本行走的動物百科全書,字裡行間都是對動物的熱愛。

至於為什麼這麼喜歡動物,老郭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就像孩童時期有人喜歡玩具車,有人喜歡積木,有人就喜歡衚衕口和泥玩沙子一樣,可能就是個性使然,沒有原因。

當老郭還是小不點郭的時候,彼時他家住西二環,按北京人的話說那可是皇城根兒腳下的地界,當時老郭大伯在北京動物園做票務,那時候老郭最期待的就是父母休息,帶著自己去動物園看老虎獅子,跟別的小孩去過一兩次就不愛去了不同,老郭沒事就想往動物園跑,滋要是被爸媽抱起來瞅見動物的那一刻,就像被施了定身術一樣,目不轉睛,不哭也不鬧。

老郭說:哪有什麼活的透不透徹,我只是打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最愛去的地方是動物園,最喜歡看的節目是《動物世界》,家裡也是養寵物不斷,似乎從那時候起,就註定了老郭的人生軌跡總是與動物結伴而行。

老郭不僅做起了鏟屎官,在家裡養了兩隻拳獅,一隻史賓格,三隻貓,四隻龜,還養了兩種冷血動物,一條蛇和一隻蜥蜴,每次活體投餵的時候老郭都能收穫不一樣的感觸,他說如果不是養了蛇,模擬野生動物捕獵的原始狀態,自己可能一輩子都不能這麼真切的感受到,動物世界裡面弱肉強食的叢林生存法則。而蜥蜴,恰好圓了所有孩童那個被地球氣候變換毀滅的侏羅紀夢。

除此之外,老郭為這份熱愛付出最多的,就是把愛好發展成了職業,開起了寵物店。

老郭說:哪有什麼活的透不透徹,我只是打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有裡有面是人們對老郭的另一個評價,尤其是寵物店的客人。

有一次一個養巴西龜的客人家裡沒糧,想買草龜糧暫時充一下數,被老郭嚴詞拒絕了還拉到一旁科普了養龜常識;有一次帶兩隻泰迪來修毛的女孩牽著狗剛要走,一陣風吹過老郭發現頭頂的毛有點瑕疵,泰迪主人愣是沒看出來,老郭卻還是把狗拉回來重新收拾了一遍;還有每一次客人出門前都會再三確認有沒有噴防靜電,進門前都會清楚的詢問上次的服務反饋,清楚的記得每一隻寵物有什麼慢性病,脾氣秉性怎麼樣、要注意什麼……這還不算完,每次上了什麼新產品,來了什麼新玩意兒,老郭都不會讓這些老熟人空手而歸。

“我這店裡有的客人都舉家搬到外地了,還帶著寵物開車專門來我這做美容呢”,用老郭的話說就是,寵物美容這種事,客人滿意那是最低標準,一定要達到自己心中的完美狀態,才算完活。

這就是老郭做事的那股子認真勁兒,也是北京爺們兒講究的有裡有面。

03:23

2.

回憶起自己從學生時代,到做服裝再到現如今開寵物店,骨子裡那種“較真兒”的做事態度,更多是受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

打記事起,老郭跟父親呆在一起最多的時光,全都浸染在那所80年代的電線廠斑駁的牆面上。那個年代生活水平有限,請保姆可是件奢侈的事兒,沒有現在這麼普遍,為了方便工人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好多工廠都設有廠內“託兒所”,老郭就是看著父親接電線長大的,後來他回想起來,接電線明明是兩根線剝皮後簡單地纏繞一下,然後裹上防電膠布就完事了,可是父親每次都能把這麼容易的機械工作做出花來,包的漂漂亮亮。

父親最常說的話就是,工作不是要做完,而是應該做好,並且做到最好。

老郭說:哪有什麼活的透不透徹,我只是打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對事“緊”,對人卻“松”了很多,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親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在老郭的記憶中,自己的童年可以說是十分快樂的,因為父母除了快樂,對自己並沒有過多的要求。

正是這種教育理念也影響了老郭自己對教育的看法,比起應試教育,老郭更注重素質教育、興趣培養。比如女孩喜歡什麼動物,老郭都儘量養起來,學校開設一門生物觀察課需要養蠶,老郭為了給女兒近一步培養興趣愛好、觀察生活的機會,竟然在院子裡種了一棵桑樹……在別的家長為分數、排名這些問題發愁的時候,老郭卻選擇陪著女兒瘋狂。

面對文化教育的無力,老郭選擇將這份信任交還學校,他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名父親,一名懂得陪伴、給予快樂的好父親,而不是望子成龍的夢想投資者。

老郭不止一次地向同為父母的朋友們說起過,“你的孩子不是你一個人的孩子,而是社會的孩子”,也許是受動物繁衍的啟發,老郭對待親情關係有著全然不同的認知,他更尊重、信任孩子的獨立人格,也更希望,等到自己年老色衰的那一天,他的女兒能夠強大到在殘酷的鋼筋叢林裡精彩的活下去。

老郭說:哪有什麼活的透不透徹,我只是打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很多人覺得老郭想的開,他卻不以為然,甚至有的時候別人理解不了他的想法,他就丟下一句“上寄宿學校多好啊,省的我沒時間養狗”,就晃悠悠地走了。

老郭似乎不需要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社會認同感,也不苛求別人理解他的所作所為,因為他內心真正明白自己在做怎樣的選擇。

3.

有時候,你越追求什麼,就越缺乏什麼,偏偏有些人看似輕而易舉,就過上了你夢寐以求的生活。很多時候,老郭就是別人眼中的後者。

但很多時候,面對生活,他給出了與他個人截然相反的悲觀論調。老郭總是強調生命的短暫,或許是80後面對初老問題的條件反射,當染著幾撮藍頭髮、T恤上還掛著幾根狗毛的老郭,坐在你面前說:“說不定哪天我‘嘎嘣’就沒了”的時候,確實有點違和。

不過話鋒一轉,老郭那頑主的態度還是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在有限的時間裡,不要對自己要求那麼嚴格,給自己那麼大壓力幹嘛呢?每天吃鹹菜窩頭是一頓飯,吃鮑魚燕窩也是一頓飯,鮑魚燕窩天天吃會膩,饅頭鹹菜也能填飽肚子,人啊,要學會調劑自己的生活”。

自然,寵物店的生意那麼紅火,填飽肚子的同時偶爾吃吃鮑魚燕窩不在話下,但比起這些,老郭追求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過取悅自己的生活。於是寵物圈外,老郭還有另一個身份——越野迷。

永定河的河床,老掌溝的戈壁,翡翠島的淤泥,老郭開著越野車,帶著家人和狗,留下了太多車輪和故事的印跡。

這些故事中,讓老郭記憶最深刻的是一次瀕臨崩潰的救援。那是他剛剛開始玩越野的時候,開的還是他第一輛越野車,那臺96年的二手切諾基,跟另一臺切諾基、一臺途樂Y60組團穿越老掌溝,冬天的老掌溝與城市裡溫度相差不少,冰雪路面對於越野車來說是巨大的考驗,為了提高輪胎附著力,一行車拿著鏟子下車鏟冰,沒想到冰鏟開了,老郭的車卻打不著了。

寒冷的天氣將點火裝置裡的塑膠齒輪打碎,車子無法啟動,就這麼停在了山路之中。無奈之下,另外兩臺車只好一前一後用繩子牽引著老郭的車往後倒,在沒有動力、沒有剎車和轉向的情況下,就這麼在山路上倒了2、3公里,直到遇到一個掉頭的叉路口。就這樣把車拖到了周邊距離最近的縣城赤城,才聯絡到北京的越野救援隊,終於在凌晨四點趕來,摸著黑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夜裡更換了配件,才得以開車返回北京。

不知道真正讓老郭難忘的,是那天在山溝溝裡如刀割般的寒風,還是一路上無論如何都不肯拋下車離開的隊友。

老郭說:哪有什麼活的透不透徹,我只是打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雖然這臺二手切諾基的可靠性確實差了點,但直到現在,老郭都還把他存放在郊區的一所修理廠,即便是陸續買了一輛奇駿、一輛帕拉丁接替了切諾基的越野使命,老郭還是不想拋棄這個同甘共苦、偶爾還把自己撂在路上的老夥伴,就像穿越老掌溝那次以及類似很多次一樣。

在翡翠島的海邊,坐在依維柯保障車裡吃火鍋;在內蒙的草原之路途中,停靠在路邊的樹下分西瓜;在偶遇“鬼打牆”的永定河,找不到出口越野車一行人排著隊兜圈圈;在陷車的泥地,收了一畝地的玉米稈墊輪胎自救……無論當時是苦還是累,說起這些經歷,老郭都感到發自內心的甜。

越野的背後,老郭收穫了一幫志同道合、不離不棄的兄弟,是頻頻涉險,卻愈發遵守規則,愈發敬畏生命的人生感悟。是去到其他車到不了的遠方,看那些難得的好風景。

老郭說:哪有什麼活的透不透徹,我只是打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老郭說:“千萬別看別人做什麼,你就去做什麼,賺錢也好,愛好也罷,只要在出發之前想好,什麼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兒”。

你看,任何人,都沒有必要參照別人的生活方式活著。

本文由《AutoL》原創出品,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