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呂少華 書法畫家一九四六年生,江蘇南京下關人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畫,是以山川自然景觀為描寫物件的中國畫,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隋唐時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青綠、金碧、水墨、淺絳、沒骨山水等畫法。

在“水墨”和“青綠”之間,明董其昌把王維和李思訓分別作為南宗和北宗的代表,提出“崇南抑北”的思想,認為水墨山水屬於南宗,是畫家的“頓悟”和才情的表現,青綠山水屬於北宗,只能靠“漸識”而得。

而在當代,青綠、水墨、淺絳等並行,各展所長,山水畫創作經歷了各種探索和創新,顯示了中華偉大復興時期的文化共融。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富春山居圖

這是畫家呂少華筆下的一組水墨富春山,送給大家一賞!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雨後富春山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富春江畔松瀑鳴

呂少華老師說:“山水畫的實踐與創新,首先須把社會責任感和藝術使命感放在首位,作品應該積極向上,以時代精神為核心,以傳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主導,反映中國文化精神。

藝術家生為個體,必須思考自己的行為對客觀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給社會帶來了什麼,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對社會起到甚至很微薄的推動作用,自身價值能不能在時代的程序中得以體現,也就是說藝術家的步伐能否與時代同行。

只有這樣,藝術家對人類社會、對生活的個人立場,才會變成對真善美,對社會責任的高度思考,才能創作出高品質的藝術作品。”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富春山瀑圖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富春秋瀑圖

所以第二點,山水畫的實踐與創新,創作理論和構思理念必須在繼承和發揚中國畫傳統藝術的基礎上,走具自已獨特的繪畫風格和獨特繪畫語言的路子。

在創新中必須保留中國畫傳統筆墨功夫,皴擦點染、濃淡虛實等特殊的筆墨韻味。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富春飛瀑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富春幽居圖

中國畫重視“骨法用筆”,五代。荊浩言:“凡筆有四勢,謂筋、肉、骨、氣,筆絕而不斷謂之筋,起伏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為之骨,跡畫不敗為之氣” 道出了國畫的真諦,從精神上解釋了“骨法用筆”的精髓。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富春山溪圖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富春山中有人家

山水畫的骨法用筆表現在力,如表現名山大川的雄偉時,中鋒側鋒並用,勾勒岩石、草木,塊壘層疊,皴擦點染,“平、留、圓、變、重”,方筆圓筆,輕重緩急、筆到、氣到、意到。

中國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意象性和象徵性,亦即筆墨的寫意精神,中國畫的寫意性特點,要求表現它的色彩、筆墨要是從生活原形中提煉出來的、簡約的、含蓄的、見素抱樸的。

中國畫是文人的繪畫,是思想者的繪畫,它與人的思想、人格精神息息相關,“氣韻生動”,“隨類賦彩”,等衡量標準都能體現藝術家與眾不同的筆墨語言和風格,所以對筆墨的錘鍊是畫家畢生的追求。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水墨山水,絕了!

富春山夏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