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丨龍抬頭 九大習俗寓意好兆頭!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鬥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二月二、龍抬頭”,象徵著生機、萬物復甦。“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但成為全國性節日並出現在文獻記載上是在元代之後。“龍抬頭”的節慶活動很多,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希望。就全國而言,由於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剃龍頭傳說在這天,孩子剃頭,長大以後可以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可以辭舊迎新,保佑自己一年順順利利。春困秋乏,此時理髮,既能讓自己心情舒暢,還能討個吉利。起龍舟“龍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雲化雨,保佑一年五穀豐登。龍抬頭時節我國部分地區會有“起龍船”的活動,請龍出水,祈求事事順利。使耕牛“龍抬頭”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農時春雨貴如油,人們在此時祈盼春雨充沛,新的一年大豐收。祭社神二月二既是龍頭節,也是土地公公的誕辰。土地公公的主要職責是保佑一方土地作物生長茂盛和地方平安。龍頭節是一年耕種的開始,所以人們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希望這一年可以五穀豐饒,平平安安。吃龍食為了納吉,農曆二月初二這天我國北方人的吃食均取與“龍”相關的名字,麵條稱作“龍鬚麵”;水餃稱作“龍耳”“龍角”;米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希望這樣可以讓自己和家人沾上龍的氣息,有所出息。引田龍龍頭節,北方有“引田龍”的習俗。我國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現在無需外出挑水,人們變通的做法是早早地從自來水管裡接水,寓意財運亨通。放龍燈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圍糧囤諺語講:“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北方地區人們早上起床後,會在鍋灶底下掏一把草木灰,用草木灰在地上畫出一個又一個的圓,然後把糧食放在中間,祈願今年的大豐收。燻蟲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二月二之後,各種昆蟲包括毒蟲開始頻繁活動,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開始進行一些驅蟲的活動。如攤烙煎餅、燃燒薰香,希望憑藉煙氣驅走毒蟲,保佑平安。

總監製 / 王忠陸 監製 / 張旭勇 李丹

記者 / 崔璽 編輯 / 徐詩涵責編 / 魏家鵬 製作 /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