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種桑養蠶 致富路寬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只有產業興旺,群眾的收入才能穩定增長。近年來,鳳岡縣因地制宜,引導和鼓勵群眾發展桑蠶產業,種桑養蠶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途徑之一。目前,全縣共種植蠶桑面積五萬多畝,培育職業蠶農980餘戶,戶均養蠶增收上萬元。

五月的鳳岡,桑葉生長旺盛、春蠶茁壯生長,蠶農們紛紛搶抓有利時機,開始了今年的春蠶養殖。家住綏陽鎮金雞社群的蠶農陳勇正忙著和妻子檢查春蠶生長情況。

“溫度太低了,這個燈少,我們再多弄幾個燈在裡面,給它保溫。”

2019年,陳勇瞄準種桑養蠶產業具有“短、平、快”的特點,乘著全縣發展種桑養蠶產業的政策“東風”,累計投資了20多萬元流轉100多畝土地種上了桑樹,學習種桑養蠶技術,並在當年就試養了7張蠶,賺了1萬多元,實現了當年栽桑、當年養蠶、當年獲益。嚐到甜頭的陳勇今年計劃養5批蠶,預計可增收10多萬元。

綏陽鎮金雞社群養蠶大戶陳勇說:“有句話說得好,‘勤餵豬,懶喂蠶,十七八天就見現錢’二十幾天就可以見效益,這是很快的,時間很短。一張蠶繭大概在九十斤左右,養得好點就是一百多斤左右,八張就可以收入一萬六七千元,覺得還可以。”

在綏陽鎮,和陳勇一樣從養蠶中嚐到不少甜頭的蠶農還有30多戶。據瞭解,近年來,綏陽鎮按照“穩大戶、增面積、強服務”的思路,全力推進蠶桑產業,全鎮共有桑園3100畝,2個小蠶共育室,蠶桑產業已初具規模。

綏陽鎮副鎮長羅斌表示,今年第一批次的春蠶養殖蠶種是100多張,預計蠶繭產量將在四千公斤左右。下步工作中,綏陽鎮將按照穩大戶、增面積、強服務的工作思路,堅持以群眾增收為目標,以推動蠶桑產業發展規模化、組織化發展為核心,全力推進全鎮蠶桑產業邁上新臺階。

與種植傳統農作物相比,養蠶週期短、風險小、見效快、收益高,養蠶期從每年的5月初可持續到10月中旬,一年可養5批。為推進蠶桑產業發展,土溪鎮石壩村還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大戶+散戶”的模式,並依託省蠶科所的技術資源,從蠶房規劃佈局、消毒防病、桑葉餵養等全方位對蠶農進行技術指導,讓蠶農一步步掌握系統、專業、科學的養蠶技術。今年45歲的謝奇耕早年一直在外經商,2019年,投資18萬元回鄉發展蠶桑產業,開始了種桑養蠶。

土溪鎮石壩村養蠶大戶謝奇耕說:“這十張蠶按去年的最低價格保守算,可能有二萬二千元左右的收入,除去人工最多四千元錢,還有一萬八千元,那是很賺錢的。”

如今,石壩村共有桑園1020畝,10戶養蠶戶。目前,該村共飼養春蠶80張,預計可產蠶繭7200多斤,產值達16多萬元,蠶桑產業逐漸成為石壩村支柱產業之一。

土溪鎮石壩村監委會主任楊娜表示,蠶桑產業是石壩村的主導產業之一,蠶桑面積1020畝。下一步打算是以大戶帶動小戶,穩定增長老百姓的收入,讓蠶桑產業做大做強。

一片桑園,萬斤蠶繭,致富一方百姓。截至目前,全縣發展蠶桑五萬多畝,培育職業蠶農980餘戶,2021年全縣養蠶3131張,交售蠶繭十萬多公斤,實現產值470多萬元。2022年全縣5萬畝蠶桑預計可養蠶50000張,將交售蠶繭2000噸,實現產值9200萬元,戶均養蠶收入達4。8萬元。(遵義市人民政府網 劉桂宇、趙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