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香港電影的牌面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香港電影。

是華語電影的重要分支。

也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華語世界獨佔鰲頭。

以一城之地。

躍馬陣前,獨當一面。

甚至被稱“東方好萊塢”。

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真正的奇蹟。

而誰為“牌面”?

港影:香港電影的牌面

毋庸置疑。

李小龍是香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明星。

而且他的影響力並不只限於影壇,也並不僅限於香港。

儘管基於“同行相妒”的老規矩,有些同代或者年代更晚一些的動作演員,在訪談間或許並不怎麼服氣,但據實而論,即便以“套招”動作和早年並不突出的動作設計和拍攝技術來看,李小龍的身手、反應與力量、速度,根本非常人可比。

甚至就連很多人推崇真的能打的周比利,在這幾個要素上也無法相較。

更何況他還合眾家之長,創立了“截拳道”。

在古早年代,能自創一套拳法,就可開館授徒甚至開宗立派,而能有系統化理念相傳的武道,已經可稱大宗師層級,這是李小龍與其他動作演員最大的區別。

所以李小龍在猝然離世多年後的今天,聲名依然不墜半分。

仍是香港影史有數的幾位巨星之一。

確實堪稱永恆的傳奇。

港影:香港電影的牌面

許冠文統治了七十年代後半程的香港影壇。

他借喜劇型別的力量而起。

說起來,香港影壇最具能量的電影型別,非喜劇莫屬。

從此前的《七十二家房客》,到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摩登保鏢》和《雞同鴨講》,也包括許冠傑的《最佳拍檔》系列、成龍、洪金寶的大量動作喜劇,以及後來統治影壇的周星馳,甚至可以延及絕大多數型別電影。

香港電影人對於喜劇,似乎有一種骨子裡的偏執。

甚至就連按正劇方式去拍的“西遊”題材電影,也非得要加入一些莫名的“幽默”元素,典型的例子是《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小瀋陽和羅仲謙的刻意搞笑,反而拉低了電影品質。

而當年的許冠文,若單論表演,其實談不上登峰造極,有點刻意表演的意味。

他很奇怪一件事情,後期被邀請參演的電影,比如《一路順風》和《風再起時》,導演都希望他用一種新的方法去表演,什麼方法呢?就是不搞笑的,非喜劇。

這或許就是一種註腳。

但許冠文當然無愧第一代“喜劇之王”的名頭,更身兼編劇、導演和表演於一體,水準均衡且高,非一般電影人能及。

港影:香港電影的牌面

于占元旗下的“七小福”的貢獻很大。

洪金寶和成龍以本名知名,而其他幾個,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本來名字。

身為“七小福”之首,洪金寶各方面的造詣都絕不欺場。

他其實是一個編、導、演俱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