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3樣東西

他,5歲時,仍不會說話;

12歲時,才正式上學;

13歲時,母親去世,幼年失恃;

22歲時,考進士不中;

25歲時,再次參考科舉,再次落第;

28歲時,參加禮部會試,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

35歲時,宦官劉瑾擅政,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

如此坎坷的前半生,並沒有阻礙他成就後來的豐功偉績。

他就是王陽明。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3樣東西

王陽明的一生坎坷,卻取得了優秀的成績,還被後人所吹捧。他究竟有什麼錦囊妙計?人生路上本就不平坦,王陽明留給世人的三句話,卻讓世人得到了警醒。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3樣東西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3個錦囊要牢記

錦囊一: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說:我把所有的艱險都看作浮雲,隨他去吧。

王陽明在被貶途中,差點被人加害,王陽明只好在途中拋下衣物,裝出投水自盡的假象,然後搭乘商船去舟山才免去一死。到了龍場驛站,又是困難重重,但是王陽明沒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對自己說:“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3樣東西

不久後,王陽明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當地人的喜愛和誇獎,人們紛紛解囊相助,也一起開荒種地,生活慢慢的越過越好。

面對坎坷,王陽明沒有輾轉反側、夜夜難眠,而是抬頭望天,學會釋然。男人也應該一樣。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3樣東西

錦囊二: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在被貶龍場驛站後,住宅環境惡劣,對於王陽明來說簡直是煎熬。

但是,王陽明卻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仍然不忘時常靜坐,苦苦追尋聖賢之道。

想了數日之後,終於在一天夜裡,王陽明頓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意思就是:聖人之道是什麼,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斷事情對錯是非,標準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3樣東西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本心”,能夠分辨善惡、美醜、忠奸,能夠判斷世間的一切事物。隨心而動,隨意而行,這就是“心即是理。”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而中華哲學史上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也就此誕生。

這種“心學”修身養性,對做事做人都有好處,王陽明將這些思想耐心傳授給當地居民。

王陽明困頓之時,仍不忘探索聖人之道,他能有日後的成就,也就不足為奇了。

錦囊三: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後來王陽明仕途越走越順,但他仍然不忘時時提醒自己,不可得意忘形,要謙虛處事。

王陽明有言: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也就是說,省察克治是在有事時的存心養性,存心養性是在無事時的省察克治。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驕傲自滿。

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王陽明說,人貴有自知之明。

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麼愚蠢也會變成聰明,柔弱也會變成剛強。也正是因為王陽明對自己時時省察,才始終受眾人尊敬。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3樣東西

依據王陽明的三個錦囊,可以幫助現代人開啟視野、格局,領悟到不同以往的人生智慧。

王陽明的人物故事充滿了哲理啟發,就像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一樣,可以指明我們工作、生活的方向。

都說男子欲成大器,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廣大的人脈與錢,然而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運勢,靠的並不是錢和人脈,而是牢記這三個錦囊,只有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人脈和金錢。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3樣東西

王陽明一生傳奇,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學者奉為圭臬。

《王陽明全集》影響了無數人,都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就連南懷瑾、郭沫若、餘秋雨等人也稱讚王陽明是最了不起,看王陽明便可加強閱歷和人生智慧。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亦或是步入社會的青年、創業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闆,都值得去認真閱讀。

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陽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