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文/紫依

自從湖南衛視開始打造以30+為話題的音樂競演節目後,一男一女兩檔節目就一直飽受熱議。

《乘風破浪的姐姐》連續三季都很成功,讓不少明星重新翻紅,而《披荊斬棘的哥哥》更是從開播到收官,每一期的熱度都居高不下,第二季首播更是全網刷屏。

蘇有朋的《愛心》和任賢齊的《傷心太平洋》戳中多少人的內心?就連劉愷威也逃不過《愛的供養》的調侃。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雖說明星陣容不如網傳的那麼勁爆,但火力十足,預計會成為今夏的收視黑馬。

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它成功的3大原因吧。

(1)紮實的嘉賓陣營,及時的公關處理和漂亮的營銷策略,打了一手漂亮的“回憶殺”

就嘉賓而言,老中青三代均有,海內外也都有,比如

迴歸哥哥:陳小春、張智霖、李承鉉、張雲龍;

內地哥哥有鄭鈞、馬頔、郝雲、仁科、ice楊長青、範世琦、金瀚、朱嘉琦、方逸倫、張峻寧、蔡珩;

港臺哥哥:任賢齊、吳卓羲、林峰、溫兆倫、杜德偉、劉愷威、周柏豪、曾位元、張震嶽、蘇有朋、吳克群、蘇見信、王大陸;

外國籍哥哥:潘瑋柏(美國)、吳建豪(美國)、Mike(泰國)、黃義達(新加坡)。

比起第一季,第二季的陣容也很強大。

想當初,第一季第一波官宣時,很多網友都聲稱能把這些人聚在一起不可能。

但主題曲《call me by fire》MV播出時,可以說是讓觀眾驚歎:“果然只有芒果做的到”;

而“爺青回”、“神仙陣容“、“誰都不想被淘汰”等關鍵話語早已霸佔了評論區。

從六零後到零零後,從演員歌手到舞者rapper,32位哥哥幾乎做到了全方位覆蓋觀眾層。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而第二季的陣容,單單拎出來蘇有朋和任賢齊就能讓不少粉絲瘋狂尖叫,“王心凌男孩”和“蘇有朋女孩”,佔據了不少人的青春回憶。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但是僅僅陣容方面,還不足以在眾多綜藝中脫穎而出,最主要是節目組的公關工作,更是迅速而及時。

第一季第一期播出後,某位國風歌手就爆出不雅事件,對節目而言無疑是個不好的開頭。

但節目組快速處理,下架相關人的單個舞臺,對於他所有的出鏡鏡頭都進行了馬賽克模糊處理,迅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這種去掉鏡頭,保留舞臺歌聲的做法,既保證了節目的效果,又不傷害其他同臺藝人的利益,簡直讓人交口稱讚。

而後期“鋼琴王子”也出現類似情況時,節目組又及時採取同樣的措施處理,甚至被調侃為“馬賽克處理越來越模糊,表現了後期加班的憤怒”。

如此一來,既製造了話題,又給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然而從第二季的陣容來看,原本以為首期會有不小的輿論壓力。

比如那位有藏毒史的杜德偉,私生活混亂的信和吳卓羲,“夜光劇本”事件的劉愷威,都是隱藏雷點,且看如何化險為夷。

事實證明,平平穩穩地度過了,沒啥事。

話說回來,芒果節目組一直擅長營銷與剪輯,從而創造話題。

就拿第一季的嘉賓來說,單一個黃貫中,他所在的“beyond”樂隊,可以說是中國搖滾樂的鼻祖;面孔樂隊的陳輝,黑豹樂隊的張淇,幾乎覆蓋了各個年份知名的搖滾樂隊。

還有Ricky,他作為黃貫中的粉絲,是因為偶像才選擇踏入這個行業,現在也擁有了自己的樂隊。

當我們在節目裡看到,他在黃貫中面前小心翼翼地表達著自己的喜歡,得到認可後,就瞬間溼了眼眶。

螢幕前的我們,是不是就像看到了因為偶像,而堅持自己的目標,一直默默努力的自己呢?

還有像陳小春帶領的“大灣區”,幾位哥哥認識已經近三十多年,幾乎覆蓋了自己半個人生。

他們單獨時,有的社恐,有的端莊,但聚到一起,就像一群小孩子,誰的青春記憶裡沒有韋小寶、古惑仔、衝上雲霄等一代香港影視的記憶呢?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聽著他們說粵語,聊往事,我們好像就又回到了當初夏天守著電視看港片,吃西瓜吹風扇的時光。

諸如此類的“回憶殺”還有很多很多,不管你是幾零後,在這些哥哥的身上,你總能找尋到,專屬於自己的那份回憶。

回憶最是動人,因為它帶著五光十色的柔和濾鏡,每每想起,記住的其實不是他們,而是當時的自己,因此,這也成為了節目的一大亮點。

(2)精美的舞臺設計和精彩的舞臺呈現,視覺享受是重點

都是競技類綜藝,都是邀請了陣容強大的嘉賓,可類似的節目比如《追光吧!哥哥》播出後反響平平,製作不到位、嘉賓實力參差不齊,還有舞美不夠用心,導致播出效果不好。

《披荊斬棘的哥哥》就像是一面鏡子,凸顯哥哥們的舞臺有多精彩。

哥哥們的實力是主體,但舞美也是舞臺呈現的關鍵。

作為資金豐厚的衛視代表,芒果可以說在每期舞臺的呈現上都將舞美做到了極致。

第一季像《悽美地》、《花祭》、《MMA》很多舞臺近景讓觀眾直呼:真實得好像在看外景!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的枕頭牆,是我覺得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舞臺。

林志炫深遠而渾厚的聲音,像一個自我反省的審判者,回憶著自己曾經想要離開卻留下的感性;

熱狗的rap 像是我們每個個體的喃喃自語,訴說著生活的不易、心中的苦悶;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當歌曲到達高潮時,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爆破的枕頭,就像是情緒到達高潮時的宣洩,我們就像舞臺上的林志炫一樣,沒有規律的舞蹈。

整個舞臺沒有一秒鐘是多餘的,沒有一處細節是浪費的,當我們伴隨著歌曲或揪心或難受,等回過神才反應過來,眼眶已經溼潤了。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所以說,精緻的妝造和精彩的舞美,都會變成舞臺最後呈現的點睛之筆。

諸如此類的舞臺還有很多,每一個都可以看出是用心打磨值得反覆觀看的。

這也是為什麼每個舞臺的點選率和播放量都很高的原因所在,也是這檔節目高收視率的秘訣所在。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3)哥哥們各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以及錦上添花的延伸節目

觀眾看節目最怕看到什麼?

是嘉賓累死累活的奮鬥嗎?

是完全理直氣壯地擺爛嗎?

都不是。

作為一檔真人秀性質的舞臺表演節目,真實和精彩二者皆不可或缺!

舞臺上就是精彩的部分,那真實呢?

當然要透過日常的狀態、平時私下的聊天等等鏡頭體現出來。

《披荊斬棘的哥哥》做到了。

它最大程度體現了三個字:“反差感”。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每一位哥哥,幾乎在前後期都體現了巨大的反差,締造了很多名場面。

就拿第一季的趙文卓來說,他一直因為一臉正氣和武打演員的身份,給人留下兇狠的印象。

但在節目裡,他認真的同時非常暖心,像個溫暖的大哥,帶著劉聰早起練武術,公開愛好是刺繡;

因為唱歌太用力常常顯得太過正經,初舞臺更被網友親切地調侃:《流星雨》變成了《流星錘》。

還有很多反差感十足的哥哥們,人到中年,很多都被戴上了“油膩”的帽子,可《披荊斬棘的哥哥》中的每一位哥哥,似乎大都體現了,歲月也許會讓少年的容顏蒼老,但熱血激情還有與之而來,稱為男人的責任感,永遠不會衰老。

每一位哥哥幾乎都表現出了對舞臺極高的要求和責任心,秉著對舞臺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練習及時溝通。

俗話說得好:“溝通”是一門藝術,這也就變相體現了,一些哥哥超強的社交能力和精彩的語言天賦。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比如第一季因節目呈現內容,被很多觀眾吐槽

bridge,一開始甚至被惡意地扣上了“街溜子”這樣的稱號。

可是後期,他和大灣區組隊以後,因為大灣區每一位哥哥的國語都不是很好,導致經常傻呵呵,吃不理解遊戲規則和策略的虧。

但自從他的加入,幾乎成為了團隊的“外交官”和“諸葛亮”。

在一次吃飯片段裡,他對言承旭的溝通,不僅照顧了言承旭敏感的情緒,還給予了他最好的鼓勵和誇獎,讓言承旭熱淚盈眶的同時,也讓螢幕前的觀眾感動不已。

暖心的哥哥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一直做James翻譯,還擔當團隊隊長的李承鉉、調節高瀚宇和白舉綱情緒的張晉、擔當“人體充電寶”熱情滿滿的歐陽靖……

《披哥2》除了“蘇有朋女孩”和大灣區,能成為收視黑馬有3大原因

太多太多精彩的瞬間,簡直不勝列舉,總而言之,瞭解他們私下的樣子,才會避免因為一時的表現,而形成刻板印象。

人都是多面而豐富的,芒果無疑把這一點做到了很好的呈現。

而伴隨主節目延伸出的各個節目,就像是錦上添花。

在緊張刺激的賽程裡,讓大家不時開懷大笑一下。

而且衍生節目幾乎覆蓋了,除去主節目更新的,其他每一天,讓大家不會因為周內看不到節目而產生遺忘情緒。

《哥哥們的下午茶》透過詼諧幽默的問答形式實現不同哥哥與網友的互動交流;

《定義》邀請著名主持人易立競每一期採訪兩位哥哥,以更深刻的交流形式,傾聽哥哥們想要分享的故事;

最後《哥哥們的少年時代》透過新生代藝人們與哥哥們的遊戲,體現哥哥們的少年感。

每一檔節目都從不同的側重點豐滿了一位位哥哥,讓不瞭解不熟悉他們的觀眾,及時地瞭解他們,每一次節目都是一種情感的遞進。

第二季時,把好評度高的幾位哥哥邀請回來重新參加,這本身也增加了很多話題度,他們的人設已經立住,剩下的就看如何擦出火花了。

結語

總而言之,《披荊斬棘的哥哥》的成功,不是一方的原因,是多方作用的結果。

而歸根結底,其實就是節目組用心、嘉賓們真心、觀眾看得舒心,何愁沒有討論度和收視率呢?

透過每一位性格迥異人格魅力,各不相同的哥哥,我們是否可以受到一些啟發?

年齡從來不是束縛一個人無法前進的理由,也不是一個人犯錯和不自律的介面,而鮮活的少年感,也不是專屬於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熱忱,知世故而不世故,在屬於自己的路上活出獨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