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城市助推,城市露營今夏火出圈

公園城市助推,城市露營今夏火出圈

露營,既滿足了年輕人追求自在舒適戶外體驗的需求,又構建起全新的青年社交圈   製圖:馮曉瑜

暮色降臨,天幕撐起、氛圍燈“爬”滿繩索,蝴蝶木、圓桌“排排坐”,燒烤架的香氣撲鼻,晚風拂過,對岸的湖面泛起漣漪。週末傍晚,85後羅媛花了近3小時在青浦區大澱湖營地做好準備,伴著花束與音樂,吃上了野炊“第一餐”。是夜,一家人擺好投影,緊挨著欣賞露天電影。每次露營都是這般相似的“流程”,不僅不膩,更添新趣味。

要說上海青年人週末在玩啥?露營一定是熱門選項。每逢週末,郊野自然營地充滿了歡聲笑語,地標打卡點的精緻露營活動層出不窮,就連家門口公園也有年輕人支起帳篷和小桌板。露營,已成為當下都市青年娛樂新方式,既滿足了年輕人追求自在舒適的戶外體驗,又構建起全新的青年社交圈。

專家認為,上海正在推進建設的環城生態公園帶,為城市露營構築了“生態土壤”,將助推這一休閒方式釋放更多新內容,與此同時,期待制定行業標準,讓這一都市“青”娛樂開啟“使用說明書”。

經歷兩次“變化”,露營成今夏新野趣

“商家們”最先感受到露營“火出圈”。

“早安野宿”創始人代錚感受到兩次變化:2020年“五一”假期,他們在長興島郊野公園策劃了大型露營活動,預告一出,訂單瞬間售罄;今年7月起,與青浦區太陽島度假酒店合作的新營地正式運營,週末爆滿、平日“上座率”也很可觀。

眾多露營達人說:“這是對‘出門’的嚮往。”

林雯麗,靜安區社會組織團工委副書記,過去偶爾帶著家人前往周邊公園坐著吹吹風。今年,她在家待了3個月後,渴望“重回”大自然。一問身邊朋友,感受大抵相近。

一個以分享露營資訊的青年社群由此成立。曾擔任“團長”的林雯麗,在原本的“團購群”裡分享了“適合打卡的新手入門露營地”資訊,獲得了社群青年們的熱烈響應。“團購群”轉變為“露營資源分享群”,一個月內人數增加到225人。在她的牽頭下,青年們暢所欲言:從適合露營的目的地,到哪裡能買到價效比高的裝置裝置,再到野外露營期間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青年人互相影響下,露營成為今夏新野趣。羅媛就在這一過程中加入社群,這些天她每週末都會“出趟門”。“去別的城市旅遊不那麼方便,室內活動也不是那麼多,我就乾脆在上海郊野找場地,有湖有山,足夠放鬆了。”尤其是夏天,夜晚在湖邊紮營,迎著陣陣暖風,青蛙蟋蟀奏響“夏日鳴奏曲”。

經典地標成目的地,“露營+”加出氛圍感

在“達人們”眼中,露營分為三檔:基礎公園野餐、郊野露天留宿與地標建築露營打卡。這其中,驅車前往郊野是最普遍的形式。

代錚將其稱為“自給自足的過程”:驅車行駛數十公里,找到野外不收費的露營地,花上5至6小時搭建好“戶外客廳”,住上一晚後再用三四小時拆卸,野外生存的自我滿足感油然而生。

就如同掌握一門新技術,青年們也會根據露營的需求升級裝備。羅媛一開始只是購買了普通的帳篷天幕,後來想著“打扮”入手了氛圍燈,再後來為了野外起居方便配齊了小冰箱、燒烤架、投影儀等等,總共花費近2000元。

營地也在迭代升級,讓更多“新人”願意加入。比如,收費的露營地基礎設施更完善,有獨立衛浴、空調等便捷設施,最便宜只需花上50塊就能“拎包入住”。

甚至於,露營無需前往郊野,身邊的經典地標都能成為目的地。“早安野宿”與上海中心大廈合作,於今年七八月推出了系列活動,在樓頂搭建市集樣式的營地,擺上不同樣式的帳篷、摺疊椅。每個週末主題各不相同,親子活動、戶外瑜伽、音樂會、非洲鼓課堂等等,參與者既能在好看的景緻前拍照打卡,也能“蜻蜓點水”般體驗露營的氛圍。“以更便捷、更精緻的方式接觸潮流,切中當下青年追求新鮮的消費觀,露營逐漸變為‘露營+’。”代錚說。

露營本身具備的社交屬性,也使得青年心嚮往之。靜安區青聯委員邵暘在露營的過程中結識了不少新朋友,起因都是因為“物件交換”。帳篷緊挨著帳篷,他碰上點不著火的情況,“自來熟”般敲響隔壁“房門”,互相搭把手解決難題,一下子就熟絡起來。到了晚上,鄰居們還互相分享美食,一段友誼因此順理成章。

機遇挑戰並存,“使用說明書”不能少

“十四五”期間,上海以“生態之城”建設目標為引領,著力構建“公園城市”“森林城市”“溼地城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綠色環境需要。《關於推進上海市公園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至2025年,公園數量增加到1000座以上。

城市綠意更濃,為露營提供生存空間。在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周武忠看來,一方面上海城市生活環境更好了,市民戶外活動的願望更多了;另一方面,郊野公園、口袋公園等都能成為“載體”,滿足市民需求的常規露營地會不斷增多。

露營的熱潮不會褪去,蘊藏機遇的同時仍有挑戰。周武忠認為,建設露營地應該兼顧綠意與實用功能,不能一味追求高投入、高階的硬體設施,更不能為了順應市場需求將綠地全部轉化為露營地。

“露營+”使得這一小眾休閒方式逐漸大眾化,也因此出現了良莠不齊的商家。代錚建議,能夠有制度性的露營行業規範,規避想要“賺快錢”的露營地,讓市民真正體驗到露營的意義。

許多“露營達人”明顯感到,當人潮湧入營地,垃圾、泥汙等隱患也不小。周武忠建議,推動建立上海露營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範。比如,在露營地入口設定相關標識,在公園、綠地公共廁所處設定集中的溼垃圾收集桶,還可以設定專門使用明火的區域,“讓這個充滿情調與趣味的生活方式,有安全與高體驗度的保障”。

作者:佔悅

編輯:範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