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建議:豐富國債期貨品種體系 積極研究引入境外交易者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中國證券報》4日刊發文章《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建議:豐富國債期貨品種體系 積極研究引入境外交易者》。文章稱,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較快,在鞏固全球第二大市場地位的同時,國際化程度穩步提升,境外投資者持有規模已突破4萬億元。依託現貨市場的雄厚基礎和開放環境,進一步推動債券衍生品市場開放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建議:豐富國債期貨品種體系 積極研究引入境外交易者

(圖片說明)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進一步完善國債期貨品種體系,積極研究引入境外交易者,推動國債期現貨市場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陸續上市5年期、10年期和2年期國債期貨,市場執行穩定,對於促進國債發行、提升國債市場流動性、便利市場主體管理利率風險、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交易所和監管機構積累了風險控制和監管經驗。然而,與我國金融企業風險管理實際需求相比,國債期貨市場仍存在品種結構不適應等問題。

姜洋認為,一方面,應持續豐富國債期貨品種體系。建議證監會指導中金所做好遠端利率期貨、國債期權等新品種研發設計,充分論證產品方案,積極爭取品種儘快落地。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等部門充分發揮各自職能,積極做好品種上市協調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國債期貨期權品種上市,透過期限品種創新更好覆蓋利率曲線。

另一方面,應積極研究探索國債期貨作為特定品種對外開放。隨著金融雙向開放的深入推進,人民幣地位提升,持有人民幣的境外市場主體管理人民幣投資產品利率波動風險的需求日益迫切。建議證監會牽頭,協調相關各方積極研究國債期貨透過特定品種方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便利境外投資者使用境內風險對沖工具,豐富投資者結構,助力國債期貨市場功能進一步發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