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書錦:關於新詩標準的討論

彭書錦:關於新詩標準的討論

關於新詩標準的討論

文/彭書錦

很榮幸受T·W(技術·智慧)寫作工坊,上海作家鐵舞的邀請,參與到新詩標準的討論中來,恰藉此機會,聊表拙見,如有不當之處,望各位海涵!

與古典詩歌不同,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有別於古典詩歌的、以白話文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早在1915年,胡適就倡導大家用白話文寫新詩;1917年2月,《新青年》首次發表了他的《白話詩八首》;1920年3月,他的《嘗試集》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發行,這是我國新詩壇上的第一部新詩集。新詩發展近百年,大致有以下幾個趨勢,從以胡適等為代表的嘗試派到以郭沫若、聞一多等為代表的情感大解放時期,到以徐志摩、舒婷、馮至等為代表的主張詩歌要有韻律美與建築美的朦朧派,到卞之琳、穆旦等的哲思派,以及再到近代海子提出的史詩、長詩,近年來較為激烈的是以“非非主義”“垃圾派”等為代表的口語詩派,與融合古今、合璧東西,提倡“詩不能到語言為止”的“大詩主義”流派,一場關於新詩的標準不斷被討論。

就此,我以為囚禁在一個區域探求出口,不如放大視野,從全域性把控區域性,先討論新詩歸屬的範疇。此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何為藝術?我較為認可是的: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大多為了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也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於不斷創造新興之美,藉此排洩內心的慾望與情緒,屬濃縮化和誇張化的生活。文字、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任何可以表達美的行為或事物,皆屬藝術的範疇。因此,無論是古典詩歌、民歌抑或是新詩最後都要被人們研究、從中提煉出符合一個時代所需要的部分來倡導整個社會的風氣、推動這個時代不斷進步向前,因此新書最終歸屬於藝術範疇,而談到藝術就離不開對“美感”的討論,繪畫如此、雕刻如此、舞蹈如此、詩文亦是如此。不具備美感,也就與提倡“真善美”的社會風氣相悖,也就不具備被社會研究、廣泛傳播的基本條件。不具備美感,換句話來說便是人人皆可創作,但是否人人都具備創作出被大眾所認可的藝術,我們不得而知。

朱自清先生說:“在這種凌亂的知識裡,得不到清清楚楚的美感觀念。徘徊於美感與快感之間,考據、批評與欣賞之間,自然美與藝術美之間,常時自己衝突,自己煩惱,而不知道怎樣去解那連環。”口語詩派能夠給人快感,以此吸引大眾注意,可新詩的標準就是如此嗎?我以為不然。新詩的標準應是以美感為基礎的,詩是生命的表現,即“人生的藝術化”。這樣真善美便成了三位一體了。又如我的書法老師倪進祥先生一貫倡導寫書法要“字內功夫”與“字外功夫”相結合,追求“德藝雙馨”。朱自清先生又說:“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這種“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值得學者深思。文藝理論當有以觀其會通;局於一方一隅,是不會有真知灼見的。”因此,關於新詩標準的討論可得出:

新詩應是個體生命內在系統與外部秩序相統一的超然狀態,是直逼生命本質的、結合世間萬物的一種精神。謝冕說:“有大胸懷、大境界、大氣魄的‘大詩’。偉大的詩人不會陶醉於自我撫摸而遠離人間的大悲哀、大歡樂。”我說:“大詩”是經得住時空流轉的,是以大視角覺察小世界的體現,是能夠激發個體生命內在需求的,是個體生命內在魅力的外化。這就要求新詩做到“純”。在新時代下,新詩正在遭受著浮躁的衝擊,遠離了“真”,遠離了“純”。

新詩需要美,不僅需要語言美,也需要哲思美。藝術給人以美感,但偉大的藝術必是要給人以啟迪的,賦予人們向美的主觀能動性。因此便繁衍出了一種美——哲思美,如卞之琳的《斷章》,馮至在《十四行集》中的《我們準備著》。西方的古典詩歌大多是偏哲學的,而東方大多是偏抒情的。又如西方的古典雕刻與繪畫大多是以“宮廷”為主題,與大眾的情感體驗相距甚遠,儘管它可以給我們帶來“陌生化”與“距離化”的美感需求,但能夠傳承下去的詩歌一定是能夠激起大眾的強烈感情體驗,應根植於民間,探尋個體生命的本質。 “大”詩相較與“小”詩之所以為大。並不是因為其本體不一,而是其內涵不一,它們都源自日常的細微生活,以及深植民間的深厚情懷,而“大”詩,能夠展現出大精神、大氣概、大情懷,能夠以小見大,如果說“小”詩是愛的精神,那麼“大”詩是一種“大愛”的精神。 無一例外,大詩都是從日常的小處著手,藉以表現大的意涵,激發人們的共鳴,給人們帶來內在情感體驗。稀罕、神秘之物固然也能夠激起人們的興趣,但是其給個體生命帶來的情感體驗甚微,故不足以驚妙、恆久。

但凡是創造和欣賞都是藝術的活動,藝術在美感的基礎上要創造,形成“欣賞——創造”的閉環,新詩更應如此。這就要求新詩做到“變”。一方面。是從經度橫向的“變”,即開拓創新;另一方面,是從緯度橫向的“變”,即在不同的場景下,新詩的標準也應是不同的!例如讚美愛情,與歌頌家國等。

新詩的第一個百年已經過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研究物料,新詩的第二個百年已經開啟,期待中國新詩愈來愈好!

彭書錦:關於新詩標準的討論

彭書錦,男,湖北黃石人,青年批評家、作家、詩人,“大詩主義”代表人物。系《文學視角》主編,頂端新聞入駐作家,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有作品見於書刊及媒體,已被翻譯成了英、俄、日、西等十餘種版本。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