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耕讀稼穡話桑麻

夜讀|耕讀稼穡話桑麻

耕讀稼穡話桑麻

文/

吳昆

“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惟儉與勤”,這是揚州個園主人的家訓。而遠在千里之外的大別山區,也有這麼一個踐行耕讀傳家的人,那就是我的父親。

據姑姑說,父親自小聰明,每次成績都名列前茅。

彼時爺爺常年在外,奶奶就把他們兄妹五個拉扯大,當然也沒有丟棄大別山革命老區樸實、勤儉、忠厚的底色。得益於爺爺走南闖北的視野和奶奶家族血統的見識,讓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父親能讀上書、讀好書、讀成書。

父親的一手好字和姑姑叔叔對文言文的熟稔運用,都基於此。然而作為家裡的長子,看著奶奶羸弱的身軀,他不得不轉讀中專師範,以期能早日畢業,為家庭減輕負擔。貧困的家境沒有阻卻上進的腳步,父親十七歲就參加工作——豫南公社考慮到他成績優異,就建議他做民師。

至此,父親正式開始承擔吳家頂樑柱的角色,踽踽獨行,讓兄弟姐妹能實現美好生活的願望。

後來父親遇到了母親,一個秀外慧中的女子。

雙方都是家裡的老大哥老大姐,自然更多了一份包容與責任。兩個人的感情也在騎行幾十裡山路看露天電影和幫活日記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有一次整理舊書籍,看到了父親的一本日記,上面寫道:“今天是1982年仲夏,在物件的地裡,幫著點了半塊地的花生,人生大事很激動。”不清楚當時這“半塊地花生”怎麼就算是“人生大事”,更不知道為什麼“激動”,當時也沒敢問父親。但記憶裡比較清楚的就是,我四五歲時,趴在村部的二樓上辦的掃盲班窗外,第一次看到父親在課堂上嚴厲的面孔,也看到母親扎著兩個大麻花辮子給學員講課的情形。

再後來,我開始上小學,小姨買的《三毛流浪記》成了我生平第一本漫畫書。黑白配色的圖畫看了一遍又一遍,會彩筆後又自作主張地塗了各種顏色的三毛和不同場景。

在我塗漫畫的同時,家裡也合供了一頭牛。

春天在大沙灘上塗上了草色,我和姐姐就開始輪流放牛。牛吃飽了,父親就趕著下田,準備犁田育秧栽水稻。田埂上滿是鬱鬱蔥蔥的小黃花,水牛拉著站在犁耙上的父親,慢騰騰地耕到田的另一頭,父親就喝住水牛,給我們摘滿滿一捧紅彤欲滴的漿果。我和姐姐就眼巴巴地看著沾滿泥巴的牛腿,在渾濁的水花裡,回到田的這一頭。

我們搶著父親兜裡的栽秧泡,看也不看地捂到嘴裡。父親慈愛地看著我們,讓我們都吃完再繼續耕。

我上了初中後開始長個子,母親就開始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學養蠶。我們自然又成為做完作業後的勞力了。飛快地寫完作業,然後拉著兩個蛇皮袋,就著初夏落日的金黃餘暉,在桑葉地裡採桑葉。結果當然是壓得滿滿當當的一大袋桑葉,和滿嘴紫乎乎的兩個熊孩子,在母親喊吃飯的聲音中,就著暮色回到家。

母親自然是責怪太重會壓個子,但看到黑乎乎的雙手裡的桑椹,嚐了幾顆就說太酸不吃,而讓我們繼續大快朵頤。

盼望著,盼望著,蠶寶寶開始由小黑點長大吐絲結繭,我們摘完了蠶繭,就可以賣掉吃冰棒了。勞作了一個夏天的報酬,就是一根6分錢的冰棒,現在卻成了人生中最難捨的記憶。

高中開始寄宿,母親就不用一天三頓給我們做飯。

父親給母親訂閱了那時最常看的雜誌《婦女生活》。讀上面的幽默故事,成為我放月假回家時的最好休閒。

水牛已經老了,就在秋天已經退水的庫區隨便放了。我一個月僅有兩天的假期,也成了最悠閒的時光了。我躺在大草坪上看著南飛的大雁,夜晚聽著一陣陣雁鳴,居然成為對秋天最深刻的記憶。

母親在父親學校的旁邊開了個小賣部。我沒有了兒時對零食的饞嘴,但也多了對家的眷戀。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母親溘然離世,留下白髮蒼蒼的父親,和準備讓母親過上好日子的子女。

耕讀傳家久,讀書繼世長。

回首過去,耕讀稼穡,勤勞為本。

(作者單位: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司法局)

夜讀|耕讀稼穡話桑麻

徵稿

@全省政法幹警和廣大網友們,想一展你的文學才華嗎?現在機會來啦!“河南法制報”微信公眾號開辦的夜讀欄目將是你的舞臺。

內容:

激人奮進的勵志故事,真摯動人的情感故事,發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

字數800-2000字為宜,文章採用word格式用附件傳送,並附上作者的個人資料和聯絡方式。

投稿方式:

透過郵箱362642362@qq。com,註明“夜讀投稿”。

編輯:楊淑芳

往期夜讀推薦

夜讀|七月的顏色

夜讀|摸爬叉

夜讀|家風,是父親那些年的風雨無阻……

晚安|有哪些是你畢業後才明白的事?

晚安|人生寶貴,不要在焦慮中浪費

晚安|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