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植物圖譜之蔞(lóu)

國風·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yi)其蔞(lóu)。之子于歸,言秣(mo)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詩經植物圖譜之蔞(lóu)

植物小檔案

今名:蔞蒿

學名:

Aremisia selengensis

Turez。ex Bess。

科別:菊科

詩經植物圖譜之蔞(lóu)

多年生草本,植株具香氣,下半部半木質化。葉紙質,莖下部之葉寬卵形,長8-12釐米,寬6-1釐米,呈掌狀,3-5裂,全緣或全不分裂;表面綠色,背面密被灰白色絨毛;葉緣有細鋸齒,上部指狀3或2深刻,或不分裂;緣具疏鋸齒。頭狀花序排成伸長之圓錐花序。分佈於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各省,多生於低海拔地區之河岸邊及沼澤地帶,可在水中生長,或見於森林中、山坡和道路旁。

菊科蒿屬的種類很多,“蔞”為蒿屬植物大致沒有疑問。陸機《詩疏》指出“蔞”就是蔞蒿,說“其葉似艾,白色,長數寸,高丈餘,好生水邊及澤中”;又描寫該植物“正月時長芽,芽呈白色。嫩芽可生食,味香而脆,葉又可蒸煮作菜”,進一步證實“蔞”為蔞蒿因蔞蒿“古今皆食之,水陸俱生”,且應為蒿類中最可口的野菜。

詩經植物圖譜之蔞(lóu)

《救荒本草》中傳說能解河豚之毒,宋蘇軾詩云:“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蘆芽”或“荻芽”是古代用來配食河豚的最佳菜蔬,當蘆芽尚短時,則可取蔞蒿代之。

詩經植物圖譜之蔞(lóu)

《周南·漢廣》第三章“翹翹錯薪,言刈其蔞”,意為在眾多錯雜的植物叢中,詩人只割取最有用途的蔞蒿,用以比喻所愛慕的漢水遊女為眾多女子中最出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