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01

前言

時值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老天爺彷彿也感知到了人類對先人的緬懷之情,紛紛下起了毛毛細雨,人們打著傘穿梭在雨幕中,此情此景讓我不禁脫口而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陰鬱的天空,綿綿的細雨,惆悵的人兒,無不告訴後人,清明節是一個寄託哀思的日子,需要給祖先掃墓,祭奠英烈,莊重肅穆。

但是清明節的意義絕不止於此,對於孩子來說,除了緬懷感恩逝去的親人之外,還要多瞭解清明節的背景知識、習俗和飲食,以及禁忌事項。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這不,有一位小朋友上幼兒園時把一朵花送給老師,老師非常開心地問他“你為什麼要送花給老師呀”,孩子撓撓腮幫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清明節就快到了”。

老師有些哭笑不得地表示,“自己人生第一次收花竟然不是因為情人節”。當然,孩子肯定不是故意在清明節給老師送花,而是真的不理解清明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節日。

隨後,老師也給幼兒園的孩子們簡單普及了一下清明節的來歷,並告訴孩子們“清明節是一個神聖的節日,不用送花給老師”。

其實,清明節就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好契機,教導孩子從宏觀上了解清明節是什麼,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做稀裡糊塗的傳承者。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圖片來源:四川觀察

作為父母,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教育孩子的好契機,所以在清明假期期間可以這樣教導孩子:

02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又名“踏青節”,也叫“掃墓節”,

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

是祭祖和掃墓的大好日子,

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已逃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

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子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在一顆老柳樹下,樹洞裡有一張血書,上面寫著: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節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清明節

03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雖然是一個莊重肅穆的祭祀節日,但是流傳下來的習俗除了掃墓、祭祖之外,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盪鞦韆、插柳等節日習俗。

下面就來了解幾個人們常見的清明節習俗:

一、掃墓祭祖

既然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當務之急就是掃墓和祭祖了。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這個季節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墳墓上的雜草也開始生長,後人需要幫忙拔除,併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

除此之外,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掃墓祭祖有兩方面意義:一是把墳墓修繕完好也是在向逝去的親人傳達“後人生活得很好”,二是代表後繼有人,以方便後人尋根。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掃墓祭祖

二、放紙鳶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放風箏的習俗,而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之一。後面清明節放紙鳶逐漸形成了一種習俗,

也是人們祈福消災的一種行為。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風箏。夜裡,在風箏上或風箏的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

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放紙鳶

三、踏青

《尚書·大傳》曰:“春,出也,萬物之出也。”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舊時將清明節稱為“踏青節”就是其影響之一。不過,踏青節的日期因時因地而異,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後來則以清明出遊踏青居多。

四月草長鶯飛,春意盎然,人們蟄伏了一個冬天,

正好趁這個季節帶著孩子們到郊外踏青遊玩,在憑弔先人的同時,感受春天氣息,一冬的沉悶也會煙消冰釋。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踏青

四、盪鞦韆

傳說“鞦韆”為春秋時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那時稱之為“千秋”,開始僅是一根繩子,雙手抓繩而蕩。齊桓公北征山戎族時,才把“千秋”帶入中原。

至漢武帝時,宮中以“千秋”為祝壽之詞,取“千秋萬壽”之意,以後為避忌諱,將“千秋”兩字倒轉為“鞦韆”。以後逐漸演化成用兩根繩加踏板的鞦韆。

到了唐宋時代,鞦韆成為專供婦女玩耍的遊戲,以練習輕捷、矯健。打鞦韆時,人在空中盪來盪去,翩翩若飛,很有趣味。

後來,盪鞦韆成為了清明節的一種習俗,大人們在兩棵大樹間拴上麻繩,中間放一塊木板,然後讓孩子們坐上去,大人則推動鞦韆令其高高飛起,孩子們既高興又害怕的會尖叫起來。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盪鞦韆

04

清明節的飲食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中國民間的重要地位。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中,端午節要吃粽子、中秋節要吃月餅、元宵節要吃湯圓,那清明節應該吃什麼呢?

其實,

清明節飲食並沒有統一的文化,

因為各地的習慣差異比較大,不僅南方和北方存在差異,就是南方和南方,北方和北方都存在一些差異。

例如,在我國北方地區,清明時節很多人要吃雞蛋,寓意圓圓滿滿;而老北京人清明時又喜歡吃饊(sǎn)子麻花、驢打滾和麵茶;

而寒食節的發源地山西則有吃“寒食”的習慣,要蒸“子推饃”“子推燕”等,清明節吃“子推饃”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子推饃

子推饃裡面一般夾有核桃、紅棗、花生,也稱為“子福”,寓意祖宗保佑家族香火延傳,這些饃既可以自己食用,也能用來饋贈親友。

在上海江浙一帶則有吃青團、吃藕的習慣;而兩湖、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區則有吃粽子的習俗,既可以用於上墳祭祖,也可以在出遊時自己食用。

總體上說,北方地區的清明飲食文化主要是糕餅、冷粥等,南方地區的清明飲食文化主要是一些應時應景的時令食物。

其實,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趁著清明假期,

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動手製作這些清明美食,讓孩子近距離感受清明節的飲食文化。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青團

05

清明節的禁忌

一、關於飲食的禁忌

因“清明節”前一日或二日即是“寒食節”,

為防止寒食冷餐對身體的傷害,人們在“清明節”這一天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此來鍛鍊身體。

二、關於日常生活的禁忌

在清明節期間,

民間有些地區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

三、關於言行舉止的禁忌

因為清明節是祭祀節日,節日氣氛比較莊重肅穆,言行舉止要嚴肅以待,所以像什麼“節日快樂”的祝福語、“送花送禮”的行為肯定是禁忌的,不然這就是對先人的不敬。

上述中的小朋友在清明節送花給老師顯然不對,但孩子的初衷肯定是好的,就是想著清明節也是節日,節日送花理所當然。正是因為孩子不理解清明節的含義,所以才鬧出了這樣的尷尬。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06

清明節的愛國教育

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當我們享受著太平盛世、歲月靜好時,千萬別忘了這些負重前行舍小家為大家的英雄先烈們。

從不惜千金買寶刀的女俠秋瑾,到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鄒容;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瘟疫席捲了整個中華大地,在中華人民的努力下,這場戰“疫”即將勝利。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許多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不幸犧牲。

……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緬懷先烈

這些先烈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他們的故事永遠值得我們流傳下去。

清明節掃墓不光是緬懷自己的祖先,也要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都值得我們紀念和緬懷。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碑就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形式。

所以,清明節除了讓孩子們瞭解傳統節日,從中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外,還要引導他們銘記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否則,我們的孩子可能只知道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節”,或者只記得是港星張國榮的祭日,卻忘了4月1日還是我們偉大的人民英雄王偉的祭日!永遠的81192!

老師收到小朋友送的花,既開心又扎心,關於清明節孩子真的瞭解嗎

07

結語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可以說,清明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流傳到如今不單單是傳承“孝”文化,更是告訴後人除了懂得孝道外,還要學會感恩。

在這個清明假期,帶著孩子一起去緬懷親人,緬懷先烈,讓孩子瞭解清明節的來歷、習俗、飲食、禁忌,銘記歷史,培養愛國主義精神,讓傳統文化變得更加有意義!

清明時節,願生者健康,逝者安息,緬懷過去,祈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