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收復臺灣——名聲為何被鄭成功反超

三次收復臺灣——名聲為何被鄭成功反超

臺灣,古稱夷洲,扼守中國南北海路要衝,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往往令侵略者垂涎三尺。

鄭成功,因為收復臺灣,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其實,收復臺灣的壯舉,還有一個先行者——沈有容,他的一生更具傳奇色彩,曾經三次收復臺灣。

為何鄭成功名滿華夏,名聲後來居上,而沈有容卻淹沒於浩瀚的史籍之中呢?

三次收復臺灣——名聲為何被鄭成功反超

1602年,被擊退的倭寇捲土重來,侵入臺灣,並以臺灣為基地,四處燒殺劫掠,殘害閩浙漁民和商人。

時任浯嶼把總,也就是金門駐防的營長沈有容,率領明軍將士,奮勇殺敵,焚燬倭船六艘,斬首十五級,溺降者無法統計,解救被擄百姓370餘人。臺灣百姓連呼:“沈將軍再造我也!”

沈有容,第一次收復臺灣,比鄭成功早了59年。

隨後,沈有容率軍環島巡視,行使對臺灣的主權。

三次收復臺灣——名聲為何被鄭成功反超

160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韋麻郎率兩艘戰艦,趁大明官兵汛期修整之際,侵佔澎湖,並伺機侵佔臺灣。福建水師都司沈有容率領50艘戰艦和2000名士兵開赴澎湖。沈有容單刀赴會,親自前往荷蘭軍營。他大義凜然,慷慨陳詞,怒斥荷蘭侵略者,並嚴正告誡,“我破倭海上,海水盡赤,吾不忍汝等步倭之後塵!”韋麻郎被沈有容的豪氣所折服,也害怕佔據數量優勢的明朝水師,最後,帶領部下撤退。

沈有容,審時度勢,指陳厲害,不費一槍一彈便迫使韋麻郎退兵。

澎湖百姓感念謝沈有容的功德,在當地樹立“沈有容諭退紅毛番fān韋麻郎等”的碑刻,這是公認的“澎湖第一碑”。

三次收復臺灣——名聲為何被鄭成功反超

1616年開始,倭寇再次大舉入侵臺灣,卻因遭遇颱風受挫。部分倭寇在東沙島觸礁拋錨,他們上島劫掠財物,時任福州參將的沈有容採取三路圍攻的方式,並利用兩股倭寇的仇隙,“以倭制倭”的策略,生擒69個倭寇,30多個倭寇被迫自盡。

當地官員刻石記功,盛讚沈有容的功勞。

萬曆皇帝聽說沈有容,殲倭驅夷的事蹟後,連誇他“實良將才”。

沈有容是將門之後,四十餘年戎馬生涯,曾經轉戰薊鎮、遼東等地,並出徵過朝鮮,屢立戰功。

三次收復臺灣——名聲為何被鄭成功反超

然而,晚明之時,宦官把持朝政,藩鎮大帥扈剛愎自用,一些地方官吏為謀私利勾結外敵。

雖然,沈有容三入臺灣澎湖,驅逐倭寇與荷蘭,功勳著重,卻遭來權貴們詆譭與訌訐。

“恩威頗著於外夷,而不能弭悠悠者之口。”沈有容暮年總結自己的一生,不無感慨。

這樣的民族英雄,著實不該被忘記,更不該被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