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終年25度,與兩極溫差達40度,為什麼氣候因地而異?

地球上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氣候,世界上有些地方炎熱多雨,比如赤道,有些地區則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被白雪覆蓋,比如兩極。在寒冷的兩極和炙熱的熱帶地區之間還有許多其他多樣的氣候,光是我國境內就有五種以上的氣候型別。為什麼氣候在不同地區有極大的差異性?

赤道終年25度,與兩極溫差達40度,為什麼氣候因地而異?

區域氣候與全球氣候

一個地方超過三十年的平均天氣,被稱作區域氣候。為了描述一個地方的區域氣候,通常會有四季溫度、風力大小以及降水程度等多個指標。而一個地區的氣候取決於非常多的因素,包括但不限於該地接收到的陽光量、海拔高度、土地的形狀以及它與海洋的距離。

關於區域氣候比較籠統的兩個說法是,赤道比兩極接收到更多的陽光,因此氣候會根據其與赤道的距離而變化,或者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溫度往往會下降約零點五攝氏度,因此海拔的高低會對區域氣候有所影響。但這兩個說法遠不夠解釋氣候因地而異的原因。

赤道終年25度,與兩極溫差達40度,為什麼氣候因地而異?

整個星球的氣候被稱為全球氣候,這是對整個地球氣候的描述,所有區域差異均取平均值。全球氣候則取決於從太陽接收的能量以及從大氣系統中捕獲的能量。對於不同的行星,這些數量是不同的。

如果要討論區域氣候的差異化,除了太陽、大氣和海洋的影響,還必須要考慮全球氣候的變化,小規模的波動會在幾十年內發生,而更大的氣候變化則會在數十萬年的時間裡逐漸影響區域氣候。

赤道終年25度,與兩極溫差達40度,為什麼氣候因地而異?

為什麼氣候因地而異?

決定氣候相對溫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太陽在天空中的角度。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因為赤道位於太陽系內太陽的直射平面上。在更高的緯度,例如在歐洲或北美,位置就偏向地球曲線周圍,所以太陽在天空中保持在較低的位置,溫度會相對較低。

與太陽角度有關的第二個解釋,是太陽光線在到達地球表面的途中必須穿過的大氣層深度。在高緯度地區,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較低,它以傾斜的路徑穿過大氣層,傾斜意味著光線必須透過更多的氣體、灰塵和霧霾,距離就更遠。這使更多的太陽能量遠離地表,地表溫度就更低。

赤道終年25度,與兩極溫差達40度,為什麼氣候因地而異?

那麼海拔高的地方距離太陽更近,為什麼還會越高越冷?事實上山脈的相對寒冷是大氣的作用,海拔越高,大氣層厚度越薄,對地面輻射的吸收量越小,大氣逆輻射也小,溫度就會低,而且高山地區風力大,熱量擴散容易,降溫也更快。

地表接收到的太陽能量的差異驅動了大氣環流。環流最基本的特徵是沿著赤道一條寬闊的空氣帶上升,即熱帶輻合帶內的空氣透過對流上升。強烈的熱帶陽光加熱陸地和海洋表面,使其上方的空氣變暖並膨脹,再以羽流的形式上升到大氣中。

赤道終年25度,與兩極溫差達40度,為什麼氣候因地而異?

因為空氣被向上吸走,這意味著地面氣壓降低,因此熱帶輻合帶是一個低氣壓區域。上升就必然會下降,沿赤道上升的空氣最終在赤道以北或以南數百公里處冷卻和下沉。這極大影響了近赤道地區的區域地理。

就像風穿過大氣層一樣,海洋中也有洋流,洋流將大量熱量從赤道輸送到高緯度地區。風吹得很快,但每體積的風中所攜帶的熱量並不多,主要依靠的是洋流海水的載熱能力,兩者結合起來在地球表面傳輸熱量。

赤道終年25度,與兩極溫差達40度,為什麼氣候因地而異?

全球氣候對區域的影響

全球氣候從上個世紀工業革命後開始發生顯著變化,而全球氣候的變化勢必影響著區域氣候,乃至是微氣候,即很大程度上受湖泊、植被和城市等地形特徵影響的小區域氣候。

全球氣候的變化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當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高於過去 42萬年的任何時間,這導致地球的全球溫度在整個20世紀增加了零點六攝氏度,一些地區的溫度上升甚至超過2攝氏度。

赤道終年25度,與兩極溫差達40度,為什麼氣候因地而異?

一些地理學家預測,到2100年溫室氣體濃度可能上升到950ppm,即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達到百萬分之950。地球上一次經歷類似的二氧化碳濃度是300至500萬年前,當時溫度比現在高2至3攝氏度,海平面比現在高10至20米,但那時可沒有77億人。

赤道終年25度,與兩極溫差達40度,為什麼氣候因地而異?

區域氣候已經受到了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極端天氣的頻發、世界各地的高溫等都是全球發生重大氣候變化的徵兆。而且這種情況很可能會加劇,因為熱平衡和大氣迴圈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