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皇帝都是內鬥,清朝皇帝都是對外開疆擴,這個說法不正確

每個朝代都是前期的皇帝打天下,開疆拓土,中期皇帝坐享其成,末期皇帝守江山。

漢族皇帝都是內鬥,清朝皇帝都是對外開疆擴,這個說法不正確

秦始皇劇照

就拿秦朝來說,雖然只有二世,但秦始皇將開疆拓土發揮到了極致,他稱帝后,連續發動了南平百越,北擊匈奴的戰爭。最終不僅將匈奴走出河套青原,而且還在西南邊陲設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所以,秦始皇可以稱為開疆拓土的皇帝第一人。

漢族皇帝都是內鬥,清朝皇帝都是對外開疆擴,這個說法不正確

劉邦劇照

西漢時,由於開國皇帝劉邦年老體衰,再加上與諸侯國的矛盾需要解決,所以他沒有時間做開疆拓土的事情。到了漢武帝時期,西北打通河西走廊,經略西域;北面抗擊匈奴,將匈奴王庭趕到漠北深處;東北滅掉衛滿朝鮮,建立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將今天韓國與朝鮮領土之合的大部分納入漢朝版圖;南方則征服閩越、南越、東甌、西南夷等少數民族國家,把版圖面積擴充套件到今越南首都河內。西面主要是平定西羌,統治今甘肅、青海等地區。到了漢宣帝時期,漢朝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漢朝版圖。

漢族皇帝都是內鬥,清朝皇帝都是對外開疆擴,這個說法不正確

漢武帝劇照

此後,歷朝一直到唐朝,各朝代基本延續漢朝創下的疆域,唐朝建立後,經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及女皇武則天的努力,唐朝在邊疆設立了安西、安北、安南、安東、北庭等五大都護府,將唐朝國土擴大到1241萬平方公里,當時西北亞地區一些國家都服從唐朝的統治。

漢族皇帝都是內鬥,清朝皇帝都是對外開疆擴,這個說法不正確

宋朝時,儘管疆域縮小,但是太祖趙匡胤與太宗趙光義兩位皇帝都為奪回燕雲十六州而北征遼國,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也展示了他們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至於遼、金兩朝皇帝都有開疆拓土的壯舉,只是他們往南方突破不大,而在西北建樹頗豐,看看當時朝代的版圖就知道了。

漢族皇帝都是內鬥,清朝皇帝都是對外開疆擴,這個說法不正確

蕭太后劇照

到了元朝就更不必說了,西面打到歐洲,東面打到日本,國土面積達到1372萬平方公里。

明朝皇帝同樣不遜色,明成祖朱棣六徵漠北,最終還死在了出征的歸途中。

再看清朝皇帝,他們真的是都在開疆拓土嗎?實際嚴格上說,能算上開疆拓土的皇帝只有努爾哈赤、皇太極與多爾袞(追諡為皇帝),因為他們不僅佔領中原,而且還征服了元朝之後的蒙古各部。至於後來的康熙與乾隆,只能算是平定叛亂,比如平三藩、噶爾丹、準噶爾、大小和卓之戰等等。而與俄國的雅克薩之戰只能算國土保衛戰,而從荷蘭人手裡奪回寶島臺灣也算不上開疆拓土,因為臺灣原本就屬於領土。

漢族皇帝都是內鬥,清朝皇帝都是對外開疆擴,這個說法不正確

康熙劇照

在內鬥方面,清朝皇帝不比前朝皇帝遜色。順治皇帝之所以六歲繼位,完全皇太極死後幾大貝勒激烈內鬥後又妥協的結果。而順治鬥不過活人鬥起了死人,硬生生把多爾從墓裡拖出來鞭屍一頓。康熙晚年還發生了“九子奪嫡”事件,這事在中國曆上首屈一指,最終該不該雍正繼位都成了歷史之謎,其內鬥慘烈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歷史上每個王朝的興衰更替大致相同,沒有前代皇帝的開疆拓土,後代兒孫就座不上江山,等到這個朝代衰亡的時候,無論哪個皇帝又無可奈何,於是新的王朝建立繼續重複下一個輪迴。所以,在開疆拓土方面,無論哪個民族建立王朝的皇帝都一樣,沒有創業哪來的安居樂業。

漢族皇帝都是內鬥,清朝皇帝都是對外開疆擴,這個說法不正確

漢獻帝劇照

至於內鬥方面,更分不出伯仲彼此,道理很簡單,這是人性決定的,人性是相同的。而朝廷本身就是一個各種力量博弈的大平臺,於是便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爭鬥,比如君臣之間、皇子之間、皇子與皇帝之間等等不一而足。而皇帝主導的內鬥,一方面是加強中央集權,防止權力被架空旁落;另一方面會推動各種制度不斷完善,比如選官用人方面,律令方面,民治方面等等。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更別說那個人人都神往的皇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