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周星馳的電影是一代人童年的回憶,一系列經典喜劇成就他喜劇之王的名號。但鮮少有人知道,上世紀70-80年代的香港有一位人送外號“冷麵笑匠”的許冠文。他是香港電影界第一代喜劇之王,與周星馳無厘頭的電影風格不同,許冠文的喜劇多以小人物為主角,講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讓人捧腹大笑中又驚覺諷刺,十分有共鳴。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許冠文早期在邵氏電影公司效力,當年不滿足當演員的他,拿著《鬼馬雙星》的劇本找到邵逸夫,想要以合作的方式拍攝電影。邵逸夫以劇本差的理由拒絕了他,此時嘉禾的鄒文懷看準時機,邀請許冠文加盟嘉禾,並幫助他創立許氏影業,後來《鬼馬雙星》上映,一舉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許冠文也成為了嘉禾的王牌。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鬼馬雙星》之後,許冠文和三位弟弟又聯手打造了《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摩登保鏢》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經典影片。許氏四兄弟,老二許冠武專注幕後,其他三位負責演出,許冠文負責自嘲、許冠英一貫衰仔,最小的許冠傑自然是扮帥,《摩登保鏢》之後幾兄弟分開發展,直到1988年《雞同鴨講》再次合作,不過影片中許冠傑只是客串一把,本色出演自己,幫大哥許冠文的“對手”店鋪剪綵,這也是許氏三兄弟80年代最後一次合作,而1990年的《新半斤八兩》是許氏兄弟最後的絕唱,因為許冠英已經不在了,再也沒有機會合作了。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雞同鴨講》主要講述了開燒鴨店的老許面對丹尼炸雞的同業競爭,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守住燒鴨店的故事。初看下,這是個無甚新意的題材。但在當時的環境下,80年代的香港,正面臨著中式傳統與西式理念的衝擊。故步自封、不求創新最終只能為時代所淘汰,求新求變,在保留傳統與創新改革中如何保持平衡,需要多加探索。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有個最為直觀的例子便是老許與夥計猩猩在燒鴨秘方上的鬥智鬥勇,猩猩在老許做燒鴨時絞盡腦汁想要偷師,而老許則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讓猩猩無從下手。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影片中的這一段鬥智鬥勇堪稱經典,讓人拍案叫絕。一個千方百計怪招頻出,一個嚴防死守更勝一籌。在充滿諜戰風格的背景音樂襯托下,更加妙趣橫生,讓觀眾大呼精彩。老許將秘方中的最後一味香料藏在衣袋中的細節更是神來之筆。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老許這般作為,也無非就是應了那句古話,“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中國師傅在教授弟子時總會留個一兩手,免得讓徒弟全學了去,甚至還有傳男不傳女的刻板規矩。這些陳規陋習對於傳統技藝的傳承無疑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諷刺的是,老許這一手絕妙的燒鴨手藝,也是早年偷師而來的。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面對丹尼炸雞的來勢洶洶,老許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改變,他將丹尼炸雞那一套西式的經營理念生搬硬套,最後卻只是東施效顰,讓生意更加慘淡。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老許由最初的不以為意,到後來心灰意冷,他覺得自己做的燒鴨又不是不好吃,為什麼會沒有生意呢?此時的老許還是沒有看到問題的關鍵。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他苛待員工,加班費只有10塊錢,彷彿現世的葛朗臺;無視店裡髒亂差的環境,鴨骨頭隨地都是,就連湯碗都有缺口裂縫,讓慕名而來的客人怨聲載道。這些都與街對面寬敞明亮、店員還禮貌的丹尼炸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就像我們走在街上覓食,首選的餐廳必然都是看起來乾淨衛生的,如果走進餐廳看到蒼蠅亂飛蟑螂橫行,進食的心情也會消滅大半。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所幸老許終於看到生意慘淡的癥結所在,在岳母的投資下,大刀闊斧整改燒鴨店。他將秘方傳給了猩猩,不再擔心秘方外洩,新招的學徒們也獲得傾囊相授,同時開闢了保守秘方的新道路,他們讓新員工歃血為盟(實際上是喝鴨血),在關公面前立誓保證不讓秘方外傳。這樣的做派,不禁讓新員工們吐槽,這裡是否是黑社會。這段情節雖然搞笑,卻也表明老許拋棄了舊俗,將秘方教授給其他人,也能讓這門手藝繼續傳承發揚光大,他們在傳統與創新中尋到了平衡。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許冠文的電影笑料百出,又不乏對社會現狀的思考,在他的電影中,沒有純粹的好人和壞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但也不乏優點。如同他扮演的老許,生活精明小氣,對待員工吝嗇至極,會在深夜裡就著街邊的燈光縫衣服,只為了省那一點電費;會剋扣員工的補貼,加班費只給10元。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但也會重新接納出走的店員,會為了救人奮不顧身衝入火海。老許就像是最常見的那一類老闆,刻薄吝嗇,讓觀眾們能立刻產生共鳴,深入到電影情節中。

這種充滿自嘲式的表演風格正是許氏電影中一貫傳承的。他讓每個人物變得生動立體,充滿人情味,讓觀眾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開懷大笑後又能從中獲得些感悟。許冠文曾經5次獲得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這也說明其作品的受歡迎程度。在他的影片中,能感受到上世紀香港各行各業的風貌人情,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與地域色彩,為港片的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如今的許冠文幾乎不拍電影了,其風格也在慢慢變化,笑料在減少,對人性的思考則在增多。這也讓他失去了一部分觀眾。也許有人會覺得他江郎才盡,但他的迴應卻是“在創作的道路上是永遠不會山窮水盡的,因為上帝永遠不會給你山窮水盡的,只會辛苦一點而已”。就像是燒鴨店的老許,許冠文至今仍在創作,他在對待電影時就像是老許在面對燒鴨時一般溫柔且充滿熱情。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

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出好戲“雞鴨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