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糧票時代”很遙遠?“憑票吃飯”也就20多年前的事

以為“糧票時代”很遙遠?“憑票吃飯”也就20多年前的事

我們在逛超市的時候,經常感嘆到自己的錢包要再鼓點就好了,就能買更多讓自己心動的商品。但也就二、三十年前,中國還處在“票證時代”,購買東西不但要有錢,還得有票。比如買糧食就需要糧票,每人每月的量都是定額的,吃多少要算好,可不能像現在一樣隨心購買。圖為1988年的浙江省壹市斤的農村糧票。

以為“糧票時代”很遙遠?“憑票吃飯”也就20多年前的事

糧票,是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初這個特定的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當時,糧食部門每月會根據居民家庭人口和工種定額髮放糧票。所以,糧票又被譽為“吃飯的護照”。除了糧食,當時市場憑票供應的商品還有上百種。糧票、油票、布票、肉票、糖票、豆製品票……各式各樣的票,成了老百姓過日子的基本保障。圖為1976年浙江省半市兩的糧票。

以為“糧票時代”很遙遠?“憑票吃飯”也就20多年前的事

糧票制度直到80年代初才開始鬆動,1980年,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時尚的新名詞——“議價糧”,就是在百姓定量內執行平價,超出部分允許不用糧票以高於平價的價格購得,可按市場需求浮動。1983年,由國家統一限量供應的只有糧食和食用油兩種。1984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取消一切票證,糧食、豬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開供應,價格放開。1993年,糧油全面敞開供應,糧票完成了歷史使命。圖為1976年浙江省半市兩糧票的背面。

以為“糧票時代”很遙遠?“憑票吃飯”也就20多年前的事

在票證時代,一切憑計劃供應,糧票是最珍貴的東西。“80前”的大多數人,都見證我國“糧票時代”的落幕。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老百姓餐桌上的菜餚越來越豐富,從吃不上、吃不飽,到吃得好、吃健康,飲食結構的變遷可謂是翻天覆地。圖為浙江省的弍兩半糧票。

以為“糧票時代”很遙遠?“憑票吃飯”也就20多年前的事

雖然“糧票時代”已經過去,但這份記憶還將繼續留存下去。從憑票購買到花錢隨便買,不過就是幾年、十幾年的時間。我們在感恩時代進步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父輩曾經經歷過的物質貧乏的日子。尤其對於糧食這種不可缺少的物資,更要節約、珍惜,否則,等糧食缺少起來,“糧票時代”指不定又來了呢。圖為浙江省弍兩半糧票的背面。(作者:教育評論隊長,以上圖片均為作者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