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清渠》中演英模黃大發,演員李健:他激勵著每一個人成為光

文/羊城晚報記者 艾修煜

由樓健執導,李健、馬境、彭麟、盛俊宇等人主演的現代農村劇《高山清渠》於7月31日晚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收官。該劇以真實人物為原型,展現了“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的奮鬥事蹟,講述了其帶領山區群眾穿險崖、繞大山,歷時36年開鑿絕壁天渠併成功引水,創造“人間奇蹟”的故事。

據“中國視聽大資料”顯示,該劇開播首周,便取得了每集平均收視率1。372%的收視成績,位列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率首位。劇中,實力演員李健以接地氣、多層次的表演將黃大發堅韌執著、敢想敢幹的形象詮釋得入木三分,不僅讓不少觀眾交口稱讚,更是得到故事原型黃大發本人的認可。

李健表示,黃大發的一生大開大合,自己希望“向觀眾多層次真實展現一個偉大而平凡的人,而非高大全的英雄”。在李健看來,久經磨難卻樂觀堅韌的黃大發是帶領草王壩村走出困境的一束光,照亮了山村,也激勵著每一個普通人努力成為有光的人。

《高山清渠》中演英模黃大發,演員李健:他激勵著每一個人成為光

談劇情:平凡不普通,“當代愚公”用一生修一條渠

羊城晚報:是什麼原因吸引你接拍了《高山清渠》中的黃大發一角?

李健:有三個原因。第一,原型人物黃大發是“七一勳章”獲得者、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他的事蹟吸引我去了解他的故事;第二,劇本創作非常紮實,人物豐滿接地氣,節奏緊湊,情節感人,在符合事實的前提下,戲劇矛盾衝突激烈,很有可看性;第三,作為演員能有機會去表現這樣一位當代英模是件倍感榮幸的事,我當然希望參與。

羊城晚報:在你眼中黃大發是一個怎樣的角色?他有什麼樣的特質?

李健:他是個非常強大的人,少年喪父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生活中所有的苦難他幾乎都嚐了一遍,但這個普通農民並沒有被命運打敗,幾乎用了一生的時間去完成建渠這件事。這個角色非常立體,面對感情他有膽小怯懦的時候,許開美(馬境飾)的追求讓他顧慮重重,生怕辜負了人家。但在修渠這件事上,他又戰天鬥地,百折不撓。而且他很有智慧,他看問題的眼光、角度、深度和村裡其他人不一樣。

羊城晚報:你覺得劇中哪些生動情節,最能表現黃大發的人物特質?

李健:太多了,比如,他把百姓的貧窮看在心裡,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草王壩村擺脫缺水的問題;再比如他智鬥吳瞎子,用裝傻充愣逼退陳大任……所以在塑造黃大發時,我會注重把握角色的多面性,把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來。黃大發的信念非常堅定,他的目標不僅僅是解決用水問題,他想得更遠:要擺脫貧困,要爭取富裕。他是用長遠眼光來看待修渠的必要性和建設鄉村的重要性,這也是他可以做到百折不撓的原因之一。

《高山清渠》中演英模黃大發,演員李健:他激勵著每一個人成為光

談創作:不希望以苦為苦,更要傳遞樂觀和希望

羊城晚報:相較於你以往塑造的其他角色,飾演黃大發的困難和挑戰在哪裡?

李健:這是以真實人物為原型的創作,為我塑造人物提供了根基和方向,但同時也會在表演創作上受到一些限制,所有的創作表演不能脫離真實人物的實際狀態;其次,人物的年齡有跨度,從青年到古稀之年跨度將近五十年,而且老年狀態戲份佔的篇幅比較大,我要把角色的形體、語言、狀態劃分成老、中、青三個階段;第三,就是要讓角色接地氣,既要把黃大發的精神準確傳達給觀眾,又能讓觀眾感受到一個真實接地氣、偉大而又平凡的人,而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英雄。

羊城晚報:拍攝之前,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李健:我首先查看了相關文獻,新聞報道,觀看了紀錄片,這些可以讓我瞭解黃大發的奮鬥軌跡和精神世界,以便靠近他,儘可能一點點成為他。另外是精神層面的表達,黃大發的一生受盡了苦難,跌宕起伏,但是我們不希望以苦為苦,而是要把人物與命運的對抗,始終對生活保持樂觀和憧憬的積極心態表現出來。所以在表演上,我們重點突出了黃大發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比如他和吳瞎子“鬥法”,我用了“對眼”這種比較接地氣的方式;發現水源後,我也特意加了一句“終於能吃上大米飯了”,這種樸素而又真實的臺詞更能感染觀眾。

羊城晚報:確實,“黃大發智鬥裝神行騙的吳瞎子”和“巧玲臨終前想吃大米飯”兩場戲很精彩,有什麼拍攝小故事嗎?

李健:智鬥吳瞎子這場戲,吳瞎子用“翻白眼”來表現山神上身,黃大發肯定要有所區分,和導演商量後,我用了“對眼”,達到了一些喜感效果,但是這種方式挺累眼睛的。那場戲時間挺長,演著演著眼睛酸了,黑眼珠就忍不住要跑回正常位置。而在拍“喂巧玲吃米飯”那場戲時,開機前導演帶著我們圍讀劇本、對詞的時候,我就已經淚如雨下了。那是簡單又直擊心靈的感動,把草王壩村的苦難、黃大發的束手無策寫得椎心泣血,只要真實地表現出來一定會打動觀眾。

羊城晚報:《高山清渠》中,還有哪場戲讓您印象最深?

李健:這部戲幾乎涵蓋了黃大發的一生,每一場都是重場戲,他的感情表達都是大開大合的。比如,年過半百的黃大發坐在球場上,眼前是一群孩子在打球,而他腦海裡患絕症的女兒臨終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喝上一口草王壩的水。這場戲很心酸,在演繹過程中我能體會到他心裡的壓抑和堅定。我和導演商量後,決定用黃大發的背影來表達。我覺得讓一個孤單卻很堅毅的老人的背影,慢慢消失在深深的走廊裡,能把黃大發心中的蒼涼和對理想的執著堅定表現出來。

《高山清渠》中演英模黃大發,演員李健:他激勵著每一個人成為光

談啟發:現實題材文藝創作要紮根生活

羊城晚報:此次和樓健導演,演員馬境一起拍戲,有什麼合作感受?能否分享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拍攝趣事?

李健:我和樓健導演是第一次合作,但是我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從第一次見面聊創作方向,我就感受到導演對劇本濃濃的創作熱情和滿滿的正能量。導演工作很嚴謹,是“細節控”。這個劇是年代戲,時間跨度很大,又有大量道具,牆上也會還原一些年代標語,每次導演進場都會仔細確認,一一檢查。

樓導還是個拼命三郎,為了把貴州大山的險峻表現出來,我們經常找當地最高的山實景拍攝。有個畫面我印象特深:山上好多拍攝裝備上不去,導演一米九幾的大塊頭就坐在山頂的一個小木箱上,頭上搭一塊毛巾遮擋烈日,汗流浹背地看著三個手機大小的監視器。那個畫面雖然看起來有些喜感,但我們打從心底裡佩服導演的敬業精神。

馬境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這麼多年我們從沒在一個戲裡合作過,這次終於圓夢了。馬境身上有很多徐開美的優點,比如,善良、堅韌、吃苦耐勞。她是四川人,天生膚白貌美,但是為了貼近角色把自己曬黑,來成就角色的真實美。

羊城晚報:演完這部劇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李健:黃大發,一個平凡的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成為老百姓心中的英雄,他是了不起的時代楷模。而我們拍攝《高山清渠》就是要把一個普通人的“平凡”和“偉大”真實可信地展現出來。演繹這樣的角色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現實題材文藝作品創作一定要紮根生活、觀察生活的細枝末節、感受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真實地表現老百姓的喜怒哀樂。

羊城晚報:現在很多粉絲眾多的年輕演員也開始熱衷演主旋律劇,你怎麼看這種現象?

李健:宣傳正能量,弘揚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每個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如今的現實題材劇和以往相比還是有改變的,更追求客觀的表達,在拍攝品質上也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土”氣,人物上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透過多層次、多維度的創新表達來滿足大家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年輕演員有志加入是好事。

《高山清渠》中演英模黃大發,演員李健:他激勵著每一個人成為光

羊城晚報:在《高山清渠》中過足了飾演英模人物的戲癮,未來你還會考慮再演英模人物嗎?

李健:每個演員都不會拒絕好作品。如果以後有合適的機會,我肯定還會考慮演英模人物,因為每一部作品都能在不同角度體現歷史使命感、文化價值和社會影響力。每拍一部這樣的作品就會多瞭解一位英模,他們的優秀品質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並給自己內心增加很多力量,我願意把這些力量傳遞給大家。

編輯:呂航

【來源:金羊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