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這是一種基於道德準則的戰略戰術,

這也是一種歐洲戰場上極為奇葩的作戰方式,

這就是備受戲謔的英法“紳士戰爭”。

在戰場上,英法國家的戰士們為了彰顯本國的紳士風度,

總是等著對手先開槍,

這簡直就是“排隊送死”!

那麼,“紳士戰爭”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如此奇葩的紳士戰爭,在歐洲會這麼有市場呢?我國曆史上有沒有過“紳士戰爭”呢?

本期為大家講述,奇葩的紳士戰爭。

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一、禮多人不怪?什麼是道德至上“紳士戰爭”

從文藝復興開始,歐洲人就對崇高人性表現出了一種近乎狂熱的追求。

那時候的歐洲戰場上,任何躲在暗處放冷箭的行為都被認為

不道德

的、不正確的。

因此,受到武器的限制和對崇高道德的追求,“紳士戰爭”逐漸開始在歐洲戰場上盛行。

線性戰術

要了解“紳士戰爭”的歷史,就一定要了解幾百年前的“線性戰術”。

而“線性戰術”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

那個時候,歐洲主要國家的軍隊,

大多都使用沒有膛線的燧發槍,這種槍的精準度非常低

。出於提高作戰命中率和殺傷度的考慮,那時的歐洲便開始盛行“線性戰術”,並逐漸開始成為歐洲主要國家交戰的基礎戰術。

而這種線性戰術,要求士兵們排成直線,向對方不斷掃射的戰術,目的是在精準度低的情況下,“以量取勝”。可是,受到那時候技術的限制,即使是精煉老道計程車兵,在第一輪掃射完畢之後,也需要至少半分鐘的時間來填充子彈。

為了提高作戰的靈活性

,各國又對這種線性戰術進行一系列調整,讓10個士兵組成一個隊伍來進行各種陣型變動。並且使得長達幾公里的隊伍,訓練到維持同一

步速

行進,從而避免脫離隊伍,被敵人單獨攻擊。

為了提高作戰的精準度

,各國甚至將兩支軍隊的交戰距離縮短在15到30米左右。只要在前期隊形保持良好,那麼近距離作戰的時候,擊發率和命中率會高很多,通常能夠保持30%以上的殺傷率。

到了18世紀,隨著線性戰術的不斷髮展,戰場上各種基於“紳士風度”的不成文規定逐漸產生。

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在戰場上後開槍的才算紳士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歐洲各國開戰的時候,實力較強的國家會“禮讓”實力較弱的國家,讓弱小的一方率先發起進攻。時間一長,這種戰場上的禮讓,讓國家紛紛以“後開槍”為榮譽,認為這是展示國家“紳士風度”的大好機會,也認為自己禮讓對方的行為彰顯著國家實力強大。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在17、18世紀不斷爭奪歐陸霸權的英國和法國,才會在三十年戰爭中作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舉動:

英國和法國的軍隊在戰場上列隊完畢之後,雙方並沒有立即開戰,雙方將領都命令自家士兵放下槍支,讓對方先開槍。英國軍隊向法國軍隊喊道:“法國的紳士們!我們禮讓你們,你們先開槍吧。”法國將領當即就回應道:“還是請英國的紳士們率先開槍吧!我們法國軍人會一直屹立不倒!”

由於英法雙方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弱勢一方,都不願先開槍,最終,在雙方不斷

推拉之下,雙方列隊半小時之後,法國士兵才“不情不願”地先開了槍,此時戰爭才真正開始。由於謙讓而使英國失去戰爭的主動權,僅僅第一輪戰爭後,就是英國損失將近500名士兵。

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不能射殺指揮官和軍樂手

“紳士戰爭”中,除了戰場上都不願先開槍之外,還規定交戰的時候要有選擇性地開槍,有兩類敵方人員不能擊殺。

首先,不可以擊殺敵軍的指揮官。

為了配合這一不成文約定,軍官們的服裝通常會做的與普通士兵的有很大差別,並且軍官們會佩戴長矛或者佩劍,通常騎馬出現在戰場上,非常容易辨識。

第二,也不可以對為軍隊奏樂的軍樂手開槍。

因為當時歐洲幾乎每支軍隊,都會有幾名鼓手或者笛手,為軍隊演奏樂曲。這樣的軍樂手並不是為了給軍隊消遣而設立的,而是透過演奏樂曲來傳遞作戰資訊,透過樂曲的節奏變化來向士兵們傳遞作戰的指令和訊號。不僅如此,高昂的樂曲還有振奮人心的作用,讓士兵們始終鬥志昂揚。

倘若有軍隊在作戰的時候擊殺了指揮官和軍樂手,即便贏得了最終的勝利,也不被認為是強者,反而會被認為是“極度卑鄙”的國家,是勝之不武的。

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強迫症一般地追求完美陣型

不論紳士戰爭是如何地注重“禮讓”,或者說不論雙方誰先開槍,戰爭的殘酷性質並沒有得到改變,免不了士兵會犧牲在戰場之上。甚至因為遂火槍精準度的限制,雙方需要距離15到30米才可以順利交戰,在開火之後,雙方為了絞殺對方士兵,會為了發揮遂火槍的更大威力而越靠越近。甚至最後作戰距離

縮小到“能看清對方士兵臉上的雀斑”。

為了讓士兵們不會因為近距離“挨槍子”而做逃兵,一向注重“紳士風度”的英國,會不惜打罵士兵,讓士兵們克服恐懼,維持近距離作戰隊形。經過嚴苛的訓練之後,英國士兵硬生生被鍛鍊成了“戰爭機器”,眼見著前面隊友倒下,後排士兵們就會接二連三地頂上去維持隊形,確保英國紳士們在紳士戰鬥的隊形始終是完美的。

因此可以說,紳士戰爭還非常重視軍隊陣型的完美。

但正是因為這種對完美隊形的追求,使得紳士戰爭多了很多奇葩事件。

例如,拿破崙戰爭的瓦爾密戰役中,由於法國和普奧聯軍最初的交戰,主要採取大炮對轟的方式,因而使得雙方陣型變得雜亂,並且難以調整。雜亂的隊形,使得兩方都犯了“強迫症”,此後的十幾天中,都不能組織起來像樣的鬥爭。因為雙方一交戰,隊形就會變得不完美!

最後,在法國和普奧聯軍士兵參戰人數超過20萬的情況下,在瓦爾密戰役中死傷計程車兵還不足500人!即便如此,法國人依舊驕傲地稱這場戰爭瓦爾密“大捷”。

在拿破崙戰爭的另一場著名戰役——萊比錫戰役中,歷史又再次重現。也是出於對陣型的過分追求,

最終在法國和反法同盟參加戰鬥計程車兵人數超過50萬的情況下,死傷計程車兵還不足10人。

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線性戰術的例外

並非所有國家都推崇這種線性戰術。

戰鬥民族俄國,就是一個例外。

參加過七年戰爭和拿破崙戰爭的俄國著名將領,

亞歷山大·蘇沃洛夫

就從

不想

相信“紳士那一套”,他始終堅持

“刺刀遠勝於子彈”的作戰信條

,與歐洲各國富有理想主義色彩的紳士戰爭完全不同,這是典型的現實主義戰爭觀點。

不僅如此,俄國為了贏得戰爭勝利,創制了

“三百碼刺刀衝鋒戰術”

,這種戰術的作戰效率遠高於同時期遂火槍,有效克服了遂火槍裝彈慢和精度低的缺陷,因此具有更強的殺傷力。

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紳士戰爭的深遠影響和終結

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歐洲各國的作戰方式都受到紳士戰爭的影響。

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還能看到這種作戰方式的影子。

比如,1914年12月聖誕節這天,原本應在戰場上打得如火如荼的英國和德國士兵們,全然不顧指揮官們的命令,競相停火併走出戰壕。原本應該是敵人的兩國士兵們,受到刻在DNA裡的“紳士風度”的影響,他們互相擁抱,互送禮品,組織足球賽,並致以真摯的節日問候。

被稱為“紅男爵”的德國飛行員弗雷德·里希特霍芬,還出於“紳士風度”,為悼念在戰爭中被他擊落的敵人們,還從空中拋落花圈。

可是,出於種種原因,這種戰場上的紳士風度,在二戰時期幾乎消失殆盡。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對待戰敗國的處理條件太過苛刻,導致那時候,各國之間民族仇恨被帶入戰場上,士兵們根本沒有紳士風度,紛紛虐殺戰俘以洩私憤。違反紳士戰爭原則的現象屢禁不止,就連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傳統“紳士國家”,也作出了諸多違背紳士風度的舉動。

現實主義的戰爭方式,終於壓倒了理想主義的“紳士戰爭”方式,紳士戰爭終於退出歷史舞臺。

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二、匪夷所思:為什麼“紳士戰爭”在歐洲如此有市場?

看到這裡,各位看官可能會有所疑問,就是為什麼“紳士戰爭”能夠在歐洲存在兩百多年,這樣的作戰方式為何在歐洲如此有市場?

實際上原因很簡單,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就是因為歐洲紳士文化的薰陶、機械工藝的不足、單兵實力弱等因素的影響。

首先,從歐洲的紳士文化來看,由於紳士文化受到各國領導人的追捧,因此紳士教育在歐洲各國十分普遍。

從娃娃抓起的紳士文化,使得歐洲各國人都以能夠

一位優雅的紳士而感到光榮。

其次,由於當時的遂火槍製造工藝差,射擊的精準度極低,加上一個單兵作戰的時候,會消耗大量時間在補充子彈上。

這就使得歐洲各國紛紛調整作戰方式,以借排列緊密的陣型來應對上述問題,士兵一排接著一排地作戰。由於當時的歐洲各國都採用這樣的陣型,維持完美陣型也就逐漸像“八股文”一樣,成為了紳士們進行戰爭的標杆。

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三、無獨有偶:春秋戰國時期也有“紳士戰爭”

你以為“紳士戰爭”是歐洲獨有的嗎?

那就錯啦!中國古代也是非常注重“禮”的,貴族精神也是深入骨髓的文化精神。

尤其是

周朝

的時候,上到天子,下到平民百姓,無一不需要遵守禮節。

單單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那時候的國家認為,打仗就像祭祀一樣,需要各方共同遵守很多規矩。

哪怕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禮也深深影響著各諸侯的行為,形成了獨特的軍禮。

各國之間在開戰之前,會互下戰書,事先約定好交戰時間和地點,到時間之後再開戰。不宣而戰,雖然在歷史上並不少見,但是卻通常被認為是“不道德的”。

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在春秋戰國版的“紳士戰爭”中,宋襄公“半渡而擊”的故事,是被後人調侃最多的。

半渡而擊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宋國和楚國隔著河宣戰之後,楚國軍隊便開始橫渡泓水河,準備與宋軍展開廝殺。

楚軍渡河渡到一半,宋襄公的大臣目夷就向宋襄公建議道:“楚軍人多,我們人少,不如趁他們還沒有上岸的時候擊殺它們。”

但是宋襄公並不同意,他認為,

宋軍是“仁義之師”,怎麼可以趁人家沒準備好的時候攻擊他?

等到楚軍渡過了泓水河,開始在岸上佈陣的時候,目夷又向宋襄公建議道,“可以進攻了”。

宋襄公依舊說“楚軍還沒有完成排兵佈陣,怎麼能趁人之危”。

等到楚軍列好陣地,宋襄公才下令開始攻打楚軍。

最終本來就具有人數優勢的楚軍打敗宋軍,就連宋襄公也被敵軍射傷了大腿。

世人都嘲笑宋襄公迂腐之極,但宋襄公卻從始至終只認為自己是遵循周禮的指引罷了。

英法奇葩紳士戰爭:打仗要求對方先開槍,還要排著隊送人頭

四、小結

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代表人物漢斯·摩根索,曾在他的“現實主義六原則”中提到:

“一般的道德準則不可以直接套用於國家的政治行為”

這也就意味著,不論是英法兩三百年前的戰爭,還是兩千年前的宋襄公,他們都混淆了“個人道德”以及“國家道德”的關係,最終導致了各自滑稽又慘痛的下場。

在凡事都靠“拳頭說話”的現實國際社會中,只靠道德約束來維持國家間關係是站不住腳的,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