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史記》而生,但全書內容不是他一人所寫,還有一位作者

司馬遷是西漢時期傑出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公元前145年生於夏陽(今陝西韓城南)。父親司馬談,學識淵博,曾做過漢武帝劉徹的太史令,掌管天文,記載史事。司馬遷少年時就飽讀經史,10歲時能誦讀《尚書》、《左傳》、《囯語》等古籍,並向當時著名的大儒董仲舒等人學習過。在這些名師的指導下,司馬遷博覽群書,涉獵範圍很廣,為他後來繼承父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司馬遷為《史記》而生,但全書內容不是他一人所寫,還有一位作者

司馬遷等向大儒董仲舒求學

為了完成《史記》,公元前126年,20歲的司馬遷開始漫遊大江南北。他從京師長安出發,南下至江陵,渡江輾轉到汨羅江憑弔屈原;沿湘江溯流而上,探訪九疑山,瞻仰帝舜陵墓,觀看有關舜的文物和書冊;到過現在的浙江會稽山,考察有關大禹的傳說;北上到淮陰,深入街巷,探訪韓信的事蹟;又到齊魯大地,蒐集孔子、孟子的軼事。為了進一步研究儒家的學說,司馬遷虛心地向當地的儒老們請教;又到秦漢之際風雲人物的故里訪問,對楚漢相爭的戰場進行實地考察,整理了大量史料。

司馬遷為《史記》而生,但全書內容不是他一人所寫,還有一位作者

司馬遷周遊各地尋找《史記》素材

司馬遷回到長安不久,被任命為郎中,經常隨漢武帝巡遊四方。公元前111年,司馬遷35歲,被派往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安撫,他藉機深入調查各少數民族的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狀況。前110年,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病重,彌留之際,對司馬遷說:“孩子,我死後你一定會擔任太史令的職務,到那時你不要忘記我的未盡之業。現在國家統一,盛世治史,我已來不及作史立傳了,你可要接著完成。”因為司馬談在生前就已著手編寫《史記》了,現在《史記》中有的篇目就是他的手筆,所以《史記》的另一個作者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把未完成的事業留給了他的兒子司馬遷。司馬遷也向父親立下了完成《史記》的誓言。公元前108年,司馬遷被正式任命太史令,開始整理父親收集的資料,閱讀父親的藏書。在這一年,司馬遷開始著手編撰《史記》。

司馬遷為《史記》而生,但全書內容不是他一人所寫,還有一位作者

司馬遷發奮寫《史記》

司馬遷透過實地考察和民間訪問,印證了許多有關父親司馬談所寫的歷史文獻和傳聞。如傳說中孟嘗君很喜歡招募天下各種人才,包括雞鳴狗盜之徒。司馬遷到薛地考察時,發現當地有很多頑劣子弟,與鄒、魯等地很不相同。詢問當地長老才知道孟嘗君廣招天下豪傑俠客,有六萬多戶人家遷居薛地,所以才形成這樣的豪強民風。正是由於司馬遷這種求實精神,《史記》才成為“實錄”之作。

司馬遷為《史記》而生,但全書內容不是他一人所寫,還有一位作者

司馬遷夜以繼日地寫《史記》

司馬遷因為李陵案鳴不平,而受到腐刑(閹割生殖器),但為完成父親司馬談的遺言,仍筆耕不輟。公元前93年,司馬遷終於完成了《史記》。這是一部不朽的歷史鉅著。全書130篇,50多萬字,它系統地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倫理、文學、藝術、科學、宗教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故事情節生動,展示了一長卷光彩奪目的歷史形象。《史記》成為我國文學和史學上的極為重要的著作。司馬遷是為《史記》而活著的,《史記》完成後僅數年,司馬遷就逝世了。

司馬遷為《史記》而生,但全書內容不是他一人所寫,還有一位作者